临近期末,同学们已进入复习阶段。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名师面对面”推出“名师说题”栏目,我们邀请学科名师,针对学习中的难点或易错点来说题解题,助推同学们开阔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复习整理的能力。 说题嘉宾 宁波市初中语文名师 宁波滨海新城实验学校 李美庆 学习对象 九年级学生 【真题举隅】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分析类题型,更是拉开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此类题型也是各地中考阅读考查的压轴题。今天我们来说说此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我们来看2022宁波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京剧<范进中举>》中的这道试题(右表): 【试题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题型的命题呈现出鲜明的“两个大”的特点:一是分值大,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二是难度大。近年,特别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更加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试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其答案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是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考生必须紧贴文本,紧扣题意,多层次、多角度地作答。 【答题策略】 1.审清题意,读懂命题者 命题意图,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命题者要考查的是情节内容的概括理解还是语言鉴赏?是考查思考推理能力还是鼓励创造性的评价表达?命题者有时会用心良苦地提供一些提示性信息,有时又会故意设置一些审题障碍陷阱,我们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来读懂题干,读懂命题意图。还是以宁波卷的这题为例: (2)联系剧本内容和探究资料,结合配角关清、顾白姓名的深意,分析汪曾祺增设这两个配角的意图。 命题者特别提醒要“结合配角关清、顾白姓名的深意”来分析,我们就可以把关清、顾白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分解、组合:关心、照顾、清白等等。”联系剧本内容,这两个人对“功名是一个带刺的钩儿”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小时候的玩伴范进“一年比一年窝囊,把好好一个活人折磨得不成人样啦!”二人是感慨而无奈的。因此,关清、顾白两人不仅是照顾范进的人物,闪烁美好的人性,也是作为剧本中次要人物见证了范进形象的变化,推进了情节的发展。我们来看参考示例: ①关清、顾白两人作为配角见证了范进形象的变化,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②关清、顾白的姓名暗含关心照顾范进的清白人物这一深意,作为范进儿时的伙伴,两个配角关心范进,同情范进,帮助范进; ③配角真诚善良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汪曾祺歌颂人间美好的人情、人性的创作风格。 2.以“本”为本,读到作者 这里的“本”,首先是文本材料,在读懂文章情节、主旨情感等主要信息后,要根据具体题目要求,锁定文章的具体内容,反复琢磨。以2023年宁波卷为例: (4)联系《儒林外史》和探究资料,结合(乙)处唱词,分析汪曾祺改编范进形象的意图。 探究资料: ◇汪曾祺在丰富原作戏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故事中的讽刺意味;作为一个平民作家,他的作品历来歌颂人间美好的人情、人性。 ◇汪曾祺在创作中一贯遵循“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原则。 结合文中范进的唱词可知,范进发疯后幻想自己成为了大主考,说自己“最公道”,却定下“年未满五十,一概都不要”的荒唐章程,这不是活脱脱一个读书人被科举制度长期压抑而灵魂扭曲的形象吗?结合材料中“凸显了故事中的讽刺意味”的提示,可知这是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本”也是课本,就是教材。本题在题干中明确要“联系《儒林外史》”,这是初中的必读名著,其实,我们还可以想到教材中的《范进中举》,范进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应该是熟悉的。范进屡试不中,五十四岁还是童生一个,连自己的岳父都对他嘲讽甚至唾骂,所以一朝中举才会喜极而疯,原文就不再有更多的渲染了,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改编后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我们来看答案的参考示例,和我们的思路就吻合了: 示例:小说中的范进屡试不第,被人嘲讽,中举后喜极而疯。在【乙】处唱词中,范进发疯后幻想自己成为了大主考,说自己最公道,却定下年未满五十,一概都不要的荒唐章程,体现了读书人被科举制度长期压抑而灵魂扭曲的形象。作品在丰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讽刺性。 可见,文学类阅读的材料来自课外,但试题命制是追求基于教材内容及教材核心知识的整合,这样评价才有依据,日常的学习才有落点。所以课内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能舍本逐末。 3.联结拓展,读出自己 新课标提出“试题形式力求创新,鼓励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要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阅读文学作品也是在读者心中的一次“再创作”。在中考答题中,我们不仅认可言之有理的表述,更鼓励有独立见解的表达,这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很好体现。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参考答案中,有很多都是“参考示例”而非“标准答案”。 现在的考试中,有不少“分层赋分”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思维层次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分值。在答此类问题时,我们就要学会联结拓展,与课内所学、课外积累、个人体验、社会生活相联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 还是以刚才的这道题的“参考示例”为例: ①关清、顾白两人作为配角见证了范进形象的变化,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②关清、顾白的姓名暗含关心照顾范进的清白人物这一深意,作为范进儿时的伙伴,两个配角关心范进,同情范进,帮助范进; ③配角真诚善良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汪曾祺歌颂人间美好的人情、人性的创作风格。 这三个得分点固然是从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剧本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当然,可能还可以从另外角度答题。 同学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得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考试其实是与平时学习紧紧联系一起的,阅读时要紧扣文本,理解作者,审题时要读懂命题意图,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分数自然不会低。而反复或大题量的操练,肯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误入歧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