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ZUBA赛场上,柴春涛和队员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
 |
柴春涛教练指导队员。通讯员 徐凯阳 摄 |
砰砰砰,是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也是球员在激烈对抗时的心跳声;格叽格叽,是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哐当,是篮球撞击篮板的声音;唰唰唰,是篮球穿过篮网的声音……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是这些声音组合的乐曲。 45岁的柴春涛,30多年生活在“篮球进行曲”中,以前他是制造声响的“乐手”,现在他掌控全场,是决定曲子走向和节奏的总指挥。 从小打球,玩了半辈子篮球的人,是不屑于提起往日荣光的。这批“00后”球员还未出生时,1998年的柴春涛,已是CUBA首届赛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扣篮王”。 现在,他是柴指导,是宁波财经学院男子篮球队的教练。去年11月,他把这支队伍送上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ZUBA)甲A冠军的领奖台。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徐凯阳 从“扣篮王”到“牛教练” 1月3日晚上6:30,宁财院篮球馆,柴春涛带队,与浙大宁理男篮打一场教学比赛。 2023秋季开学,柴春涛吸收一批新人入队。新老队员的传帮带,是球队基础工作。 赛场上,新老队员交替上场,老队员做示范,新队员练手找感觉。虽说是教学比赛,规则判罚和正常比赛一样,只不过两三分钟一个暂停,柴教练复盘赛况,批评队员失误时,一点不留情面。 面对柴教练“疾风骤雨”般的指导,老队员神色如常,新队员面露赧色。不过一上场,柴教练投射给他们的“连珠炮”,转手就变成了进攻对方的“武器”。 在高手云集的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中,一个明星球员的价值不可估量。 不过,碾压级别的明星球员,更容易出现在设有体育学院,或有体育特招生,或是男生比例较高的院校。 但是,这三样,宁财院一个不占。 靠团队、靠战术、靠临场反应和指挥,就成了宁财男篮制胜关键。这三个“靠”,换一个词也讲得通,那就是靠教练。 1997年,柴春涛以体育生进入浙江师范大学。1998年,他作为校队队长,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打的是4号中锋,连续打了三届CUBA,东南赛区留下柴春涛“扣篮王”的名号。毕业后,他到宁财院当一名体育老师。 一个挚爱篮球、叱咤赛场的明星球员不打比赛,该如何延续他的热爱?柴春涛选择做一名篮球教练。 2004年,他执教宁财女篮,用四年时间把这支队伍从三流球队带进ZUBA女子甲B第一梯队。2008年,他又把宁财女篮送进ZUBA甲A组,2012年获该组别亚军。2013年,他开始接手男篮校队。10年后,他把宁财男篮送上省赛冠军的宝座。 技能很重要,战术更重要 接手一个先天条件不占优势的队伍,柴春涛并不在意。 没有个人能力十分突出的球员,那就磨炼团队配合度;体能跟不上,那就一周三练甚至五练;赛场经验不足,那就多打教学比赛,把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模拟到位……柴春涛说,这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在“玩命”打球。 柴教练有多“疯”?队员看到的是,柴老师要求严苛,训人不留情面。 一直陪柴春涛带队打比赛的妻子汪玮说,刚当教练的2005年,ZUBA还没摄像转播,别人打比赛,他买台摄像机全程录下来,回去反复研究对手的打法和漏洞,推演阵型,预设各种情形寻找对策。“一熬一个通宵,第二天天蒙蒙亮,他红着眼睛给队员开准备会。”运动员出身的汪玮理解丈夫柴春涛,她把心疼搁在心底,把护嗓护肝的保健品配起来,把队员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顾着。 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柴春涛让宁财男篮在ZUBA甲A第一梯队站稳了脚跟。可要打败浙江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老牌强队,还是个梦想。 “敌强我弱”如何破?柴春涛根据球队特点,设计“双塔”阵型。 “我们的老队员配合默契,攻防技巧成熟,作为第一阵容,用来防守和得分。新队员虽然不成熟,但体能优势明显,打球有激情,作为第二阵容,用来扰乱对方节奏,消耗对方体能,创造机会给明星球员得分。”柴春涛构思的“双塔”阵型,理论上可行,还要合适的球员。 去年秋季招新,身高203厘米的“大块头”林哲凡进入校队,给柴春涛送来了“秘密武器”。 “从小打球,个头高,块头大,技术和体能都不错,很好的中锋。”柴春涛在ZUBA赛场上果断采用“双中锋”打法,“一队稳扎稳打追求比分领先,二队作为突击力量,快速突进、反复穿插,消耗对手体能,破坏节奏,扰乱心态。” 在ZUBA甲A决赛上,面对老牌强队浙江大学,柴春涛将队伍分为成高低搭配的两个组合,并预设两队混合的第三队形。“非常冒险,省内没有高校用这样的队形,因为第二队完全是‘炮灰’,对手被打‘懵’了。”柴春涛说。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奔跑、对抗、传球、投篮、命中……每个上场的球员都想成为“明星”,可通往胜利的道路,也要有人甘当“炮灰”。 柴春涛的打法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相互吸引与需要,共同完成梦想”的球队文化。宁财男篮中,没有明星,没有更衣室政治,有的是对篮球的热爱,和对“赢”的渴望。 哨声响起,和浙大宁理的教学比赛结束。一米九三的柴春涛走下赛场,像威武回营的大将军,一双大手紧握,记者抬头,却看到了他满眼疲惫。 “这几个都是今年进来的新队员,从杭州湾坐校车过来训练,一周三次,我不做要求,他们周末也会来。等到大四的老队员考试结束,也会过来一起练。”柴春涛指了指看台上,戴粉色毛线帽、裹着羽绒服的女子说:“那是我妻子,我很凶,队员好多话不敢跟我讲,会跟师娘讲,师娘会做烘焙给他们吃。” 百帅易得、一将难求。 长期的教练员生涯,专注投入、冷静客观、稳定睿智的职业训练,让柴春涛很少情绪波动,即使打败浙大拿到冠军,柴春涛也很平静,庆祝方式是带着队员去四明山露营。 柴春涛说,他很少哭,只有在赛场上被裁判误罚、队员受了委屈时才忍不住。而妻子经常流泪,“有个队员家庭条件不好,练了三个小时回去吃泡面,妻子心疼得哭了。” 柴春涛一边谈话,一边指导队员训练。记者的采访是在砰砰砰、哐当、格叽组合的背景音中进行。看着这群十八九岁的少年,柴春涛眼底有藏不住的羡慕。“我跟他们讲,在队里打球,再长也长不过四年,好好打,以后你们会珍惜在球队和赛场的每一分钟。”柴春涛说,去年ZUBA在金华和浙大打最后一场,毕业的老队员从温州、杭州跑去现场加油。“刚刚过去的元旦,我与第一届女篮队员一起露营,庆祝相聚20年。” 说这话时,时光似乎停滞,45岁的柴指导好像还是27年前的那个追风少年。 有的人归来仍是少年,是因为心中有热爱。这世间,唯有热爱才抵岁月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