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大关键词盘点2023宁波教育

盘点,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天,我们以十大关键词的方式,盘点2023年的宁波教育,见证宁波教育人在勠力同心中留下的珍贵印记。□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整理

党的领导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加强对民办学校党建引领,实现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主题教育开展有声有色,相关案例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联镇街入村社成效显著,签订北高教园区与孔浦街道全面结对协议,推动打造校企高能级合作平台。

资源扩容

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建设启动,浙江省八一学校在甬签约揭牌,市区共建海曙中学,上海音乐学院宁波实验学校顺利招生,古林职高新校投用,鄞州职高启动迁建……2023年,宁波继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秋季,全市共有43所新(改、扩)建小中高学校和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万余个。

优质均衡

11月初,宁波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市代表出席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并作经验介绍。以此为标志,宁波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牵引,聚力缩小义务教育“四大差距”,取得一系列成果。继江北区被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后,北仑区、奉化区接受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国家级实地评估。

科学教育

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2023年,宁波出台《“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办法》,建立了科学教育“4321”工作体系,即实施四项行动、建立三个机制、实现两个目标、建成一个“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推出“院士开讲啦”栏目,聘请科学副校长,做好科学教育的普及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中高本一体化

2023年,宁波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发展。三个工程师学院班启动招生,中高本一体化发展职教共同体建设,以“3+4”“3+2+2”两种学制衔接为主。中本一体化办学试点扩容至6所学校;职业本科方面,除了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5个专业。

体教融合

余依婷3金1银,汪顺4金1银1铜,丁思洁孙阳连获3金……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宁波学子大放光芒。紧接着,在11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宁波小将们斩获4枚金牌,占全省校园组金牌数的三分之一。《宁波市学生体育美育“一生一技”“一生一艺”行动方案》印发,为体育美育开具细致的“教育处方”。

“组团式”援建

13位校长+37位教师,宁波教育“组团式”帮扶四川凉山州10个县10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并成立甬凉“10+3”教育联盟共同体,一年来取得一系列成果,“课程援凉”获教育部点赞。当年度先后有326位老师赴库车、凉山州和丽水、衢州等地支教,各学校开展送教培训130次,受援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人数48691个。

国际交流

2023年,教育领域国际交流趋于频繁。由市教育局、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正式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成为全国职教领域首个纳入合作框架的多边合作平台。举办第八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活动、举办甬港澳教育合作论坛、开展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起草完成与香港大学合作框架协议、支持11所在甬高校的159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

精准惠师

惠师服务更加丰富,惠师合作单位更加多元,联合宁波银行、宁波轨道交通开展多样惠师活动,累计超过25万人次教职工参与“阿拉教师码”平台活动,提升教师幸福感。继续选树“阿拉好教师”,打造在宁波教育系统有影响力的“好教师”形象。

人才引育

2023年,宁波教育高质量举办人才科技周系列活动,在引进和培育人才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尤其突出的是,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杜时贵(左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实现宁波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新入选国家引才计划9人,省引才计划申报26人,国家和省人才培养计划6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