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们欣赏中式服饰。 |
 |
孩子们开心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
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做出一套套噱头十足的西服,将默默无闻的男主角“阿宝”改造成名震上海的“宝总”。最近,热播剧《繁花》中备“行头”的场面,让宁波红帮裁缝再度火“出圈”。很多人不禁好奇:这门手艺到底有多牛? 1月13日,50组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和星荫宝贝家庭走进宁波高德技工学校,探寻红帮文化,了解百年“红帮”的传奇故事和技艺内涵。同时,小朋友和家长还在现场学做服装布贴画,感受红帮魅力、传承红帮精神。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文/摄 “哇,好漂亮啊!”活动一开始,在服装设计专业老师范玉婷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学校红帮裁缝传承基地,一下子被眼前色彩多样、温婉含蓄的中式服装所吸引。 原来,这些都是服装设计专业“红帮裁缝”传承班学生的手工作品,有大圆襟或双圆襟旗袍、改良版的中山装。旗袍上面的盘扣全是手工制作,有一字扣、琵琶扣、蝴蝶扣、吉字扣等,整体视觉效果高贵、美观。 “我妈妈也有这样的裙子!”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新都园中一班的史陶轩小朋友突然兴奋地指着其中一件旗袍,边说边望向妈妈。史陶轩妈妈笑着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买过一件白色的新中式旗袍,宋锦面料,袖口和领口都使用了盘扣。第一次穿上身的时候,孩子直夸“妈妈好看”,还对衣服上的设计细节研究了好一会儿。 宁波红帮裁缝究竟什么来头?凭啥能进国家级非遗名录?随后,孩子们开启了探寻“百年红帮”文化之旅。称谓的由来是大家最好奇的。“老师,为什么当初不叫‘绿帮’‘蓝帮’,而是‘红帮’?”会议室里,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和老师展开了互动。 现场老师解释道,鸦片战争后,宁波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来了不少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宁波人习惯称他们为“红毛人”,于是为“红毛人”做衣服的那一帮裁缝,也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其实,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靠一把剪刀缔造时尚传奇,手针缝纫功夫堪称一绝,主要有扳、串、甩、锁、钉等14种手法。裁缝师傅的“内视”之功,既能看清人的身体各部位之尺寸,也能看出人的心性气质、思想修养,再做出高度个性化的服装。定制一件衣服,需要经过划样、裁剪、缝纫、试穿等多道工序。听到这里,孩子们发出啧啧赞叹。 虽然达不到专业裁缝师的水平,但小朋友和家长还是在特邀的布贴画指导老师龚思源指导下,体验了一把非遗布贴画。现场屏幕上出现了五个卡通人物,它们身着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服装。孩子们从中挑选出最喜欢的一套,并用手中的材料包在纸板上进行还原。 “拼布需要将不同材质、不同图案的布料协调搭配,并运用拼、贴、绣、编、织、叠等手工技艺进行创作。但考虑到此次参加活动的孩子年龄特点,我们降低了难度,主要以拼、贴、叠为主。”龚思源补充道,虽然步骤少了,但考验的是耐心和细心,如分辨衣服的材质、各部位细节款式变化设计,以及裁剪过程中避免出现毛边。 海曙中心小学202班的李雨诺同学平时就很喜欢做手工。“这次,我选择的是头戴蝴蝶结、一身红衣的‘爱爱’。从选择面料到拼布、贴布,我都是和爸爸一起做的。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李雨诺同学说。 活动最后,孩子们依次上台展示了自己的手工作品。红帮裁缝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宁波高德技工学校校长龚红兵给每个孩子颁发了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