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进一步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聚焦托育问题,代表委员有话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破解“不敢生、不想生”难题?如何减轻家庭养育、教育负担?今年市两会上,聚焦“一小”的托育问题,代表委员们提了不少“接地气”的建议。□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樊莹/文 张培坚/摄

大力提倡开设普惠性亲子班 陈秀丽代表

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陈秀丽关注到婴幼儿照护中存在的一个现状,尽管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实际托育服务和托育机构托位使用率却是“双低”,且机构照护0-3岁婴幼儿送托比例短期内不会大幅上升。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偏差?究其原因,和隔代养育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良好的机构托育社会化照护氛围尚未形成、托育费用承受能力等因素分不开。

为此,陈秀丽代表建议,大力提倡开设普惠性亲子班,幼儿园、托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利用资源优势扩大亲子班招生或者举办亲子班。也可在社区嵌入式、家庭日托式托育机构开设亲子班,通过亲子活动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为家庭照护人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

陈秀丽代表还提到,亲子班作为托班之外的另一种生育支持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低偿收费指导标准,确保各种类型的亲子班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和运行。

进一步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孙霞代表

宁波市人大代表、奉化区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孙霞同样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孙霞代表说,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托位在量的提高上成效明显,但老百姓的送托热度却不高。这与托育收费相对较高、服务参差不齐等因素相关。为了进一步推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好”服务有人“追”,她提出了“加快公办园延伸托育多元化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根据孙霞代表的调研,开设托育机构有较高的场地要求,这对新建托育机构的选址建造带来较大困难,而一些公办幼儿园办托育有着其独特且天然的优势。并且,师资力量通过相关的培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减少短时间内托育师培养跟不上、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实施托幼一体化,延伸“延时托、暑假托、假日托”等个性化特色服务,不仅可以化解幼儿园空置现状,也可以让更多的2-3岁甚至更小的幼儿入托。同时,公办入托也是群众享受家门口优质普惠托育资源的首选。

我国之前对学前教育的定位是面向3-6岁适龄幼儿的教育,业务管理部门为教育部门,而0-3岁的托育服务业务管理则由卫健委负责。因此,孙霞代表建议进一步整合统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必要时推进托育服务学前教育立法保障,积极探索并逐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如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的管理规范、人员资质、课程方案、卫生保健、生活照护等。政府强化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投入保障,人才培养储备,提高幼儿园与托育机构教师待遇,破解托育服务发展瓶颈,切实有效减轻家庭养育与教育负担。

理顺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体制 林红委员

那么当前,幼儿园办托班的情况如何呢?

“甬有善育”行动是宁波市着力打造的一张民生金名片。“目前,我市全面建设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幼儿园逐年扩大托班的数量,逐步满足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宁波市政协委员、李惠利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林红说。

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她也提到了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即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体制仍然没有理顺。

为此,林红委员建议,进一步细分和明确管理责任,将0-3岁的社会机构托育管理责任由卫健部门来进行主体管理,集中力量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管,规范和提高社会托育机构的照护服务质量。幼儿园中2-3岁托班的监管则由教育部门统一来管理,这样能够避免管理盲区、集约资源,同时切实保障各种类别的托育服务都能高质量地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加强“托幼一体化”的研究,加强教师在婴幼儿发展、课程、保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提升婴幼儿保教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托育工作职业道德、托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纳入幼儿园全员培训内容,考核内容,完善从业人员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职称评审机制。建议对高职院校建设学前教育、护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加大倾斜扶持,助力托幼领域专业人才储备。高校应加强相关领域平台建设,建设相关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等平台,拓展婴幼儿托育服务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