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名师说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中地理易错题:
渔场的成因

临近期末,同学们已进入最后的复习阶段。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名师面对面”推出“名师说题”栏目,我们邀请学科名师,针对学习中的难点或易错点来说题解题,助推同学们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复习整理的能力。

说题嘉宾 

宁波市高中地理名师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赵忠岳

学习对象 

高中生

渔场的成因名列易错题前列

如果对高中地理易错的问题做一下排序,那么关于渔场的成因肯定名列前茅。凡是问某个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答案均指向“洋流”:寒暖流相汇、上升流或没有寒暖流交汇、没有上升流。这种错误的认知其实是知识碎片化带来的结果,教材描述的是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而不是论述渔场的成因。

请看以下一道高考题:

【例题1】

(2013年广东卷·节选)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答案】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答案中没有“洋流”!

其实运用科学的推理方法,就能明白渔场的成因。要形成渔场就要有供鱼类食用的充足饵料,饵料又是如何形成的?根据食物链的知识,最基础的是要有各种海洋植物(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是光、热、水、土(肥)等,由此得出渔场形成的条件为(在海中,不必考虑“水分”的影响,可以考虑为水域的面积):

可见,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纬度、海域(深度广度)、河流、洋流。洋流的主要作用是把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供给浮游植物,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如果渔场位于较浅大陆架海区,则与洋流关系不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洋流经过,表层的海水带动下层的海水,有助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而且浮游生物往往随着洋流而动,进而导致一些鱼类也随波逐流,这也是洋流交汇处鱼类特别丰富的另一原因。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营养盐类不是鱼类的饵料。

当然,该高考题所给的答案不够完美,从逻辑上来说这样表述更理想:①岛屿多,海域广阔,且很多海域深度小;②纬度低,光照、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入海河流多,汇入的营养物质多,海洋植物大量繁生,鱼类的饵料丰富。

【分析】

在答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多运用推理的方法。如本题的设问是“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渔业资源丰富意味着这片海域生物资源丰富,结合影响生物资源的因素或食物链的知识就能推导相关的条件,最后与图文材料进行印证:岛屿众多、地处低纬、河流众多等。“分析”本身就是因果推导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解题的顺序是:研读材料——领会题意——科学推理。如果基础扎实,也可以先从问题入手:领会题意——进行推理——印证材料——完善推理。

因果推理,包括由因导果、由果溯因,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即根据问题的指向推求成因,所以斟酌领会题意非常重要,这是审题的最重要环节。然后仔细研读图文材料,把重点信息标记出来(图示的重点往往在图例上),如果推导的条件与材料信息吻合,有助于提高解题的信心。此外,通过材料的研读还可以拓展推理的思路。平时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提高语文水平,准确解读(阅读、理解、发现、质疑)领会文本的涵义,另一方面要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这十分有利于思维的融通。例1如果连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不清楚,就无法推理,无法获得高分。

地理中的“综合思维”

地理的“理”意指“道理”“思维”,地理学科的一大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之所以“综合”是因为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广,所以选学地理的同学,一定要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下面再举一个反例:

【例题2】

(2014年全国卷·节选)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相对例1,本题材料中提示的信息更加直白,材料中含有很多前面推导过的知识,得分会容易些。

当然根据前面推导的知识可以得出:这里纬度高,光照差,水温低,尤其是河流和河口海域封冻期很长,鱼类缺氧缺饵料;夏半年即使开河,但水土流失轻微,经过沼泽地,养分还要被吸收,所以到达河口的养分更少。因此从所给的答案来看,还有些欠缺,需要补充。

【答案】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缺氧缺光缺饵料,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域人类活动弱,降水少,强度小,植被覆盖好,地形平坦,水土流失轻微,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河流带到北冰洋的营养物质少和光热条件差使得鱼类的饵料较为贫乏。

以上两道高考题,答案均没有提及洋流,下面一道考题则相对常规些,答案中有“洋流”。

【例题3】

(2017年4月浙江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渔产品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

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沿岸有寒流经过;离岸风使沿岸洋流为上升补偿流;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纬度低,光热条件好,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