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

大学生不爱读书了?
不!是读书的方式在变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走进高校图书馆,翻书声、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低语交织在一起。自习座位供不应求,随处可见认真学习的学生。

不过,记者观察到,高校图书馆馆藏虽多,但大多数去图书馆的学生并不是去借书的,而是去图书馆学习的。高校图书馆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悄悄做出改变。

□现代金报 | 甬派

见习记者 石寅笑

现状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率下降

近日,高校图书馆纸质书籍借阅量下滑的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宁波的情况如何?

根据宁波大学公开数据,2021年图书馆外借129391次,2022年图书馆外借114297次。不过,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电子资源的使用率则节节攀升。

以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为例,电子资源下载量从2020年的218万篇增至2023年的395.6万篇,呈现显著增长。因此,纸质图书借阅量的下降并不等同于“不爱看书”。

有意思的是,不少高校图书馆都有一本连年居榜首的图书。《活着》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文学类图书借阅量榜上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而《平凡的世界》则多次荣登浙江万里学院借阅量榜首。

记者对48位在甬高校就读大学生进行调查。六成受访学生表示,自己仍会去图书馆借书。不过,在这些会去借书的受访学生中,四成受访学生表示自己的借书频率为15天以上去一次。

“平时专业课比较多,只有闲下来的时候会去图书馆。”受访学生告诉记者。问大家去图书馆的理由,“不需要花钱的纸质图书”以及“喜欢图书馆的氛围”是大多数学生给出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去图书馆借书,但并不代表不爱看书。对于那些不去图书馆借书的受访学生,他们给出的理由集中在“更习惯自己买书”“不喜欢借书之后的紧迫感”。仅有8%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几乎不看书。

浙江万里学院的陈佳乐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更喜欢通过网购的方式买书,并将书收藏起来。

蔡佳彤同学则更习惯阅读电子书。“电子书更加方便携带。”她说,“在图书馆借书会有紧迫感,因为有还书的时间限制。如果有想收藏的书,也会先看电子版,确定是不是合心意。”

记者也注意到,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在学生间非常流行。当被问到“什么时候会使用电子书”时,只有13%的受访学生几乎不使用电子书。而63%的受访学生会看实体书的电子版,56%的受访学生会看网络平台上的小说,70%的受访学生会去查询电子文献。

事实上,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只是在学生间流行。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而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了80.1%。可以说,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已成了一种趋势。

那么,拥有大量纸质藏书的高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来讲,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吗?

当然有。在调查中,87%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对他们的意义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8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对他们的意义在于“提供放松空间”。

破局

图书馆因势利导,营造多种“读书”环境

虽然纸质书借阅量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个特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23年进行了空间改造,将图书馆二楼中文报刊阅览1470平方米改建为“学习协作中心”,并于同年11月初正式开放。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告诉记者,“学习协作中心”开放后的11月、12月,图书借阅量显著增高,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9%;座位占有率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目前这个‘学习协作中心’,学生会早早地排队等开门的。我们还做过问卷调查,他们希望早点到可以有座位。”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早已不仅是“藏书处”。在甬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面对时代变化,逐渐转型为综合性的文化载体。

以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为例,仅在2023年度就成功举办了111场书香万里文化活动,直接受益学生11000余人次。 为了吸引学生,图书馆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借阅册数,延长借阅时间,免除超期罚款,设置便利的借书点,打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开设阅读分享会等。

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刘老师告诉记者:“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心脏,仍然有责任去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