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 倪亚文 送走了毕业班,迎来了一年级小朋友。入学第一天是常规教育,小朋友似乎已牢记于心。傍晚放学整好队,我问:“出校门怎么走?” “整齐走,安静地走。”齐声响亮的回答,让我一阵窃喜。可没走几步,整齐的两列纵队,分散成旅游观光团,左顾右盼,叽叽喳喳,指指点点。看见操场上的手球运动员,驻足不前;看见认识的小伙伴,热情地招手问好,还不忘大声又自豪地告诉我,“老师,老师,他和我是同一个幼儿园的。”我用洪荒之力大喊“走了,走整齐”,他们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从教室到校门口好遥远。刚出校门,还没等我挥手告别,他们都迫不及待地飞到家长身边,留下疲惫失意的我。 要按着孩子的“步速”,而不是按我的认知去教育他们。他们是才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相对校纪校规,学校的人事物对他们而言更新奇,能碰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更惊喜。是我自己操之过急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蹲下身子,放慢脚步,课间带他们去操场玩耍,熟悉每一个角落;放学时,允许他们在出发前跟好朋友唠嗑一会儿。如今,只要班长一声“立正”,每个小朋友便立刻成了整装待发的小战士,安静而又整齐。 等等,再等等,水到了,渠成了,工作便多了一份乐趣。 11月份要进行体质测试,可班上还有4个孩子不会连跳,跟家长沟通,家长却向我诉苦,幼儿园老师教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想尽办法地教,方法用尽了,就是不会跳。我心想,方法是用尽了,估计时间没到位,凡是技能,有了方法,只要功夫到家,哪有不会之理?此后,我就利用课余边边角角的时间,带着他们练。为了逃避跳绳,他们脑袋瓜里的点子层出不穷,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肚子疼,甚至还跟我捉起了迷藏。一个月过去,依然没有进步的迹象。怎样让“要我跳”变成“我要跳”呢? 接下来,我反其道而行之,规定课间不能随便跳短绳,只有获得奖励的同学可以。比如,听课认真就能跳一会儿短绳,毫无疑问,他们几个总是非常幸运。这下他们跳得多么自觉,多么自豪,多么有劲。有一天,我正在改作业,几个同学心急火燎地跑过来,“老师,老师,陈同学会连跳了,真的——会连跳了。”稍晚几天,杨同学、马同学也能连跳了。剩下一个丹同学,虽然没赶上测试,因为他已经有了练跳的积极性,进步也是非常明显。如今,这四个小朋友跳起来个个身轻如燕。 等等,再等等,放下为师的急功近利,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班上有个单同学,认知能力较差,上课以玩为主,虎着脸批评,他还觉得好玩。“早产,出生时才1.8斤,能活下来已经是不易,其他都无所谓了。”孩子爸爸真诚地说,不要给他儿子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孩子比想象中健康,他们已经心满意足了。无计可施,心里萌生放弃之念。可放弃不就宣判“不可救药”了吗?教育是笔良心账。“良心”鞭笞我,等等,再等等。 终于,等来了时机。一次大课间我带学生跳短绳时,单同学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教他们。”我一听乐了,虽然自己跳起来一蹦一蹦,像青蛙似的,好歹他能连跳啊。“好,你来教陈同学。”凑巧,过不多久,陈同学会了,我趁机夸单同学的功劳,我明显看到坐在第一排的他眼中闪着光,这使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那一堂课中,我看到了他转变的一点迹象,上课能静听几分钟了。再后来,他能跟着读生字了,我转身板书时,他不再钻到桌底下了,给他指定的作业也慢慢能做好了。虽然他的进步很慢,但他有了学习的欲望,把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等等,再等等,唤醒了孩子的内心力量,熨平了为师的良心天平。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作为教师,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等等,再等等,很多美好的东西都需要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