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
张煜悦 |
校园寻觅 那些掌握流量密码的大学生说: 很幸运,机缘巧合成了网红 既然近一半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同龄人网红,那么我们不妨请他们来介绍一下吧。 “我知道我们学校有个百万粉丝的大咖。”在浙江万里学院,有多位师生向记者提到了一位网名为“拉笔小新”的大学生网红。记者联系到这位黄子豪同学,寒假期间的他正在外地旅行。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全网粉丝量为360余万,其中抖音粉丝为221.8万,其余遍布快手、西瓜视频、小红书、拼多多等多个平台。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做博主比较早,当时同龄人拍Vlog的还很少,竞争就小,而且我的受众年龄跨度很大,从小学生到年纪大的人都有。”黄子豪这样分析自己的成功秘诀。早在五年前,尚在读高一的黄子豪在网络上发布了第一条Vlog,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活,没想到收获了很多点赞。信心大增的他当时大概以每周一条的速度发布视频,而且踩上了短视频这个风口,一下就火了,在高中毕业时,他已经拥有200多万粉丝。也因为这个缘故,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黄子豪选择了浙江万里学院的网络和新媒体专业。 “一个大学生,分享我的日常。”在抖音,黄子豪这样介绍自己。他呈现给网友的是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阳光、亲切、平易,似乎就是邻家大男孩。他说:“这就是我的本色生活,所以拍摄基本就是随手拍,做视频并没有占用我太多时间。”而且,大学所学专业对他的自媒体运营非常有帮助,“我深入学习了很多相关技能,比如摄影、PS、PR,做的视频质量更高了。”他告诉记者,在做老师布置的一些实践作业时,他的博主经验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做得比较得心应手。” 成为网红后,他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走在路上,有时会有粉丝认出我。”他自豪地表示。最直接的影响是,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可以自己支付,“提高了生活品质。”说起未来,目前大二的黄子豪已经有自己的目标,“我想本科毕业后去留学,今后不会把做自媒体变成自己的职业,但是会在自媒体这个基础上进行转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女大学生在做分享日常生活和服饰穿搭的赛道上比较容易“起航”。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赵雪梅,读的是电商专业。她在小红书上名为“小赵很懒”,同时开了小号“小羊咩咩”,作为穿搭博主,她拥有5.3万粉丝。女孩在上面自荐说“抠搜爱美女大学生日常穿搭分享”。“我初中开始就很喜欢穿搭,最早在美图秀秀上发图片的,高一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就是发着玩玩的,机缘巧合吧,成了一个穿搭博主。”赵雪梅这样说自己的经历。 刚开始做博主时,赵雪梅父母并不是很赞同,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是我自己很喜欢,有坚定的目标,所以父母慢慢就同意了。”说起自己成功的原因,赵雪梅归纳是及时抓热点,“我定位在大学生日常穿搭,所以分享的都是平价物品,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会跟着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做调整,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高中时纯粹觉得好玩好看,我开始在网上发布照片做博主。后来我发了很多对口型的小视频,慢慢火起来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广告学大三学生张煜悦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博主经历,她目前在抖音上名为“张小悦”的账号已有近十万粉丝。她的流量密码也是跟着热点拍,女孩坦言:“这个过程中,我也会有数据焦虑,心情跟着数据变化起伏。”她告诉记者,自己读的是广告专业,对做自媒体很有帮助,“但是我认为网络博主只是副业,不会把它作为今后的职业。” 专家点评 “大学生网红,是时代发展必然会产生的!”应涔,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教授《新媒体文案》等课程,专注于网络文化研究,对大学生网红现象也有所关注。她认为,大学生网红是个中性的词汇,大家完全没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 应涔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网红产生的时代背景。她表示,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必然会率先接触到新媒体,并在其中进行一定的尝试。“当前大学生主要是‘00后’人群,作为网络原住民群体,这些‘00后’几乎人人都是博主,从B站、微博、小红书,到抖音等各个平台,都活跃着这个群体的身影。新媒体同时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这也是‘00后’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大家都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上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亚文化群体。”她说。 在这样庞大的大学生博主群体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大学生网红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在大学生博主中,如果有比较突出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为网红了,比如颜值高、有才华、专业性、搞笑……”应涔说,“我注意到,宁波的高校就有这样的网红大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流量密码。” 这些网红大学生有的是比较正能量的,在网络平台的形象青春阳光,而且在线上拥有大量粉丝的同时,在线下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她自己班里就有个大学生网红,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是班委,发展很全面。但是,也不否认,有些大学生网红为了流量,呈现的形象有点负面,内容略显低俗,“玩得过了”。 “大学生网红,作为网络空间具有较高关注度、影响力的群体,应该发挥对社会风气正向引领作用,自觉规范自己的直播和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应涔认为。 她分析,在新媒体促成的“眼球效应”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红博主的高关注度也在带动更多普通大学生对“火”的渴望,这种心理往往是浮躁而功利的,也反映出新媒体带给当代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短、平、快的生活节奏,碎片化的时间,缺乏深度思考的现状。大学生们应该更加理性甚至是批判性地看待新媒体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要让这种跨越时空界限的媒介成为自身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不是整天沉浸在娱乐化、大众化、消费至上的海量新媒体信息中。 应涔还认为,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网红”文化,不盲目跟随。“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更应该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涔举例说,“在我们的广告学课程中,就会设置网络流行文化的广告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遵循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递正能量。” 大学生网红 应该发挥 正向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