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学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区学校有了首个奖助学金

开学第一天,他们在2000公里外干了件大事

宁波大学胡静力(左二)与方芳(右二)为学生颁发助学金。 受访者供图
四年后胡静力与塄干小学那力(居中)、马梅娟(右一)再同框。

春季开学第一天,远在2100公里外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塄干小学,迎来两位宁波客人。他们代表“胡椒微公益”在塄干小学设立“胡椒奖助学金”,总金额3万元,分10学期发放,用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感恩社会。这也是塄干小学建校以来设立的首个奖助学金。

在塄干小学开学仪式上,胡椒微公益的胡静力、方芳为首期获得奖助学金的6名学生颁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热心市民的身份,他们还是宁波大学的教职工。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结缘四年爱心从未间断

胡静力是宁大人,也是胡椒微公益的发起人。四年前,他与甘肃康乐县塄干小学、吓沟小学结缘。

2019年12月,宁波大学“新长城”自强社(帮扶西部山区困难儿童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受中国扶贫基金会邀请,到甘肃省康乐县发放爱心物资。作为自强社指导老师,胡静力第一次来到塄干小学。“在塄干小学,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叫《我和我的祖国》,告诉他们宁波在哪儿,我们的祖国有多壮阔。”胡静力说,也是这次活动,他了解到当地孩子缺的是课外读物和过冬衣物。

回到宁波,胡静力发起捐赠。因为做了十多年公益,胡静力很快收到宁大师生、宁大校友的捐赠。2020年1月、5月,胡椒微公益分两批将1300余册图书和150多件衣物寄到塄干小学和吓沟小学。

爱是双向奔赴,美好是环环相扣。2020年6月7日,60封感谢信,一袋回族特色美食油香馍馍从甘肃康乐县吓沟小学寄到宁波。

四年来,宁大师生、热心市民的关爱从未间断。在胡椒微公益和江北区文竹社区的组织下,宁大师生与热心市民不定期向这两所学校捐赠图书4000多本,四季衣物1500多件,还众筹584本新华字典捐赠给这两所学校和四川省达川花红学校。

山区学校首个奖助学金

2月25日,从宁波启程,经历8个小时的飞机转大巴,胡静力和方芳来到甘肃康乐县。26日上午,他们参加塄干小学开学典礼。

甘肃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平均海拔2000多米。这里开门见山,从这个山头望向对面山头,感觉伸手就能摸到,但走起来翻山越岭要一个多小时。塄干小学,就是藏在大山里的学校。该校有220多名学生,多是留守儿童,“胡椒奖助学金”的设立,将激励山区困难学生发奋读书、感恩社会。

“感谢宁波市民,感谢宁大师生,这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奖助学金。”塄干小学校长范东阳说,学校老师将身体力行做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也成了该校开学第一课。

六年级学生马应娟是首期奖助学金获赠者。“这笔资助金能让我专注学业,不必担心生活的困难,我深知必须抓住并充分利用它。帮助并非仅限于经济层面,也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每当我无助困惑时,我会想到好心人的支持与帮助。”马应娟说。

四年后再到塄干小学,胡静力感慨良多:“当时给他们上课的二年级小朋友,现在六年级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很开心。”

“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这也是我们的第一课,奖助学金是个开始,后续想为他们做得更多。”方芳是宁波大学后勤工作人员,也是奖助学金捐赠人之一,她第一次来到楞干小学,被山里娃的质朴善良打动。接下来,他们还将积极了解学生需求,尽己所能帮助山区孩子。

记者了解到,除了三万元奖助学金,宁大杨桂珍、包娜、陈滨滨三位教职工还捐赠了三台电脑,供塄干小学日常教学办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