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塘溪镇近千名学生徒步堇山湖。 |
“昆仑为志,东海为心;万里长江,为尔之情。飞步东行,愿尔莫驻。瞿塘三峡,愿尔莫躇。” 这是沙文求烈士在自画像背面题的铭志诗。气冲斗牛,豪情慷慨! 沙文求,鄞县塘溪人。少而好学,后考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在此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后参加五卅运动、广州起义等,不幸被捕,遇害时年仅二十四岁。 为纪念沙文求烈士诞辰120周年,塘溪镇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携手举办开学思政第一课,昨日上海大学20多名师生来到塘溪镇,与970名塘溪学子共上一堂课。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蔡微波 程金和 这节思政课令人热血沸腾 “所以我们站在社会上,在一方面为后凋之松柏,再他方面又为先导之春风。”“当此岁寒冰雪之世,正是我们用武之时!”在塘溪中学的大礼堂里,上海大学学生和塘溪中学学生掷地有声的朗诵,透露着沙文求对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沙文求烈士的文字如松柏屹立,他的灼灼目光仿佛穿透历史而来,凝望着他所热爱着的土地,注视着年轻的后辈们!同学们静默着,这封家书涤荡着大家的胸怀,点燃了大家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这堂思政课,有大学生,有初中生,还有塘溪镇中心小学、塘溪镇第二小学的师生。全场近千人同上一堂红色思政课,赓续红色血脉。 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当时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现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教授讲述了沙文求在上海大学的求学过程和革命历程。近千人的会场寂静无声,责任、追求、热爱、奋斗、无悔无惧……这些词正在同学们内心生发! 先辈们为国为民践行誓言的故事为同学们埋下了奋发的火种,课堂里的孩子们默默地听着、记着,思考着。804班陈巧涵同学在听课笔记上写道:“沙文求的事迹打动了我的心,他的精神我将铭记在心!马教授的话语入情入理,将会引导我今后努力向上!”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提升塘溪中小学思政教育水平,鄞州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李优治上台为马亮教授颁发了“塘溪镇中小学思政课特聘专家”聘书。 马教授向塘溪中学赠送由作者胡申生老师(原上海大学国商学院党委书记)亲笔签名寄语的《上海大学走出来的英雄烈士》一书。书的扉页上写道: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寒风凛冽中徒步堇山湖 赓续红色血脉,不是一句口号!当天的塘溪,春寒料峭,冷冽入骨,但这阻挡不了塘溪学子前进的决心!塘溪中小学18个班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风雨中前行,开启了开学第一课之徒步堇山湖。 一路上,青山巍巍,翠竹挺立,水色苍茫,雪子簌簌。同学们行走在堇山湖畔,感天地之博大。途遇沙文求烈士衣冠冢,大家无不肃然起敬,纷纷致以注目礼。 沙文求家书中“无冰雪之白色,不能显松柏之浓郁;无隆冬之严寒,难以知春风之慈祥”的话语激励着大家前行不止。近千人的队伍,被寒风击打、被冷雨浇洗,却无人喊苦,无人撤退。大家举着旗帜,用双脚征服了漫漫13公里的路程。 “徒步中,当疲劳折磨我,当放弃的念头找上我,我就想起沙文求,想起先烈们,我便有了坚持的力量。”塘溪中学学生陆诗凝说。 “今天开学第一课太有意义了,我感受到了塘溪红色文化的厚重,我会传承这份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传承我们塘溪的红色文化。”塘溪中学的学生周丹茹说。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春晓殷切地勉励同学们不忘先烈,用奋斗书写青春。“先辈们用青春和生命守护了他们所挚爱的土地,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太平盛世。我们不能沉溺安逸,而要将先辈们对家国的爱一脉相承,并将这份爱化为对学习的专注、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重。” 塘溪镇党委书记周时奋表示:“今天这一节意义深远的开学红色思政课,定能在青少年们的心里埋下家国情怀的火种,他日,他们必将向着历史的更高处漫溯,成为托起祖国腾飞的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