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学。 |
2月29日,北仑区教育系统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北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达强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队伍、关键在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抓人促事,深入推进“仑教领航铸魂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掌舵领航”作用,激活教育人才引擎,全面统领“一五一十”工程,实现教育系统“生态重构”,赋能北仑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锚定“一个目标” 抓好“五个优质” 什么是“一五一十”工程? 其中第一个“一”为锚定“一个目标”:“学有优教”全省第一方阵。 其中的“五”指抓好“五个优质”: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在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普惠性要素,力争普惠率达到95%,走在全市前列;通过课程、队伍、品牌、管理等抓手,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在高标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基础上,深化推进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建设,持续提高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3.高中教育“优质特色” 进一步扩充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逐步提高普职比,研究制定加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施意见,打造普高重点学科,建成1-2个高水平学科教育基地,建立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育机制。 4.职成教育“优质融合” 围绕区域优势产业,与高职院校、工业社区、企业合作举办“产业学院”,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产教融合进程,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探索职业技能终身培训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订单式、前瞻性培训,帮助更多学生、工人学会技能,掌握技术,不断增强职教适应性和吸引力。 5.特殊教育“优质服务” 持续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多元教学方式,残疾儿童义务、学前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5%和90%以上,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 激活“一个引擎” 实施“十大行动” 第二个“一”指的是激活“一个引擎”: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以人才引擎赋能教育发展。 为此,北仑将实施“十大行动”: 1.仑教领航铸魂行动 持续加强教育系统政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决策运行、队伍建设机制,以“仑教领航铸魂”行动为统领,打造“五个优质”教育服务体系,纵深推进“十大行动”,亮显“1+3+N”党建品牌矩阵,高质量完成30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教共体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全领域,切实发挥出党组织的“掌舵领航”作用。 2.教育人才赋能行动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加速推进“教学研评一体化”,为教育人才提供精准成长指导。招引300名新教师,引进市名师及以上教育人才5名。新培育5名以上正高级教师,40名以上市教坛新秀。办好“仑教优干”培训班,加强三层级干部队伍建设。 3.教师队伍厚爱行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贯穿教师全生命周期的师德激励机制,重点选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高规格办好北仑教育40周年暨第4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北仑教育40年主题展陈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投用5处青年教师公寓,高质量举办各类教工活动,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减轻非教学业务负担,努力提升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 4.五育融合升级行动 不断完善“五育融合”机制,深化全领域课程改革,探索未来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升级“校超联赛”等赛事,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争创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国家级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省级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点区、家庭科学实验室全国联盟核心试验区。 5.全域教共体建设行动 全面完成省级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任务,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一套集团化办学工作机制和“北仑经验”。全区义务教育融合型教共体(教育集团)比例达到95%以上。 6.教育设施提质行动 完成城湾幼儿园、淮河小学东校区、镇海中学甬江校区(一期)、大碶小学扩建、柴桥中学扩建、大碶成校等6个教育基建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5160个、幼儿园学位450个,保障符合条件随迁子女100%入读公办学校。力争开工8项以上学校新改扩建项目。 7.惠民实事暖心行动 高质量完成2024年省市民生实事教育类项目,协同打造最美上学路9条,铺开“定制公交”线路 2条,增加学生午休躺睡座椅1万套,试点推行自助餐模式,不断升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8.两县创建提升行动 巩固深化“两县创建”成果,加快补齐短板,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北仑经验”;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A等,七优享“学有优教”工作保持省市领先;新创建7所以上省现代化学校。 9.健康成长护航行动 全面强化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打造更多平安校园,4A以上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75%;打造“校家社”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B证持证率达到15%,护航广大学子健康、快乐成长。 10.和美生态重构行动 探索建立教育生态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省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排名水平、教育质量“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和美教育”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