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教师介入策略

海曙区龙观乡中心幼儿园 田家唯

户外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介入对自主游戏的实施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而在充分观察思考基础上的介入、支持是否有效,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存在的问题

在户外游戏现场,教师所谓的介入指导行为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介入时机不恰当,不知该何时介入,有的教师介入较频繁、随意,难免有干扰、中断幼儿游戏的嫌疑。其次,介入方式不合适,不当的介入方式会影响自主游戏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最后,角色定位不清晰。教师应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去观察、追随幼儿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兴趣,而不是“急于求成”上演高度控制抑或是“越俎代庖”剥夺探究权利。

二、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干预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介入游戏,了解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游戏介入法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把介入游戏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会玩,不喜欢玩,教师可用这种平行介入的方式进行指导。

案例1:沙水区——漩涡来了

水渠边,水龙头哗哗哗地流着,孩子们穿着雨靴三五成群地用网兜舀玩着海洋球,突然涵涵皱着眉头大喊:“糟糕了,水太满了,快要进到我的雨鞋里了。”这一呼喊引起了身边小伙伴的注意,有小朋友把水盆底部的塞子拿掉,盆里形成了一个漩涡。然而孩子们对此现象熟视无睹,老师试探着说道:“你们可以试着把球放在上面玩一玩。”孩子们一脸茫然。这时,老师拿起一个海洋球放到漩涡的中心,球体随着水流呈现螺旋状转动起来,站在一旁的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球)转起来了,太神奇了!我也要试一试!”此时此景,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争相围观。

片段分析:在水盆放水的过程中产生了漩涡,教师认为这是一次引发幼儿探究学习的良好契机。起先尝试用语言指导,结果幼儿的反应是不明所以。当发现用语言提示不起任何作用时,教师当机立断,借助球体,先行示范,以期引发幼儿后续的模仿经验。而且,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漩涡”这一现象已然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漩涡的出现对于这批幼儿来说是一次新经验,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经历和体会。哪怕当日整个上午都在重复这个过程也应该被允许,至少在新经验出现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需要等一等,多一点宽容心,少一点功利心,不可急于求成。

后续推进:只有在放水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漩涡吗?为什么会产生漩涡?我们自己能不能制造漩涡?随着后期游戏的不断进展,教师识别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经验和状态,继而循序渐进地推动游戏进程,当游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幼儿,生成新的项目。沙水游戏往往与STEAM工程项目息息相关。通过设计装置、动手操作、实验试误的过程发展幼儿的设计制作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案例2:科考区——抓蝴蝶

栽满茶树的小山坡上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三五个孩子被翩翩飞舞的蝴蝶所吸引,开启了捕蝶行动。过了好一会儿,泽泽垂头丧气地跑到老师身边:“抓蝴蝶实在是太难了。”

“是吗?我也想试试,我们一起去抓蝴蝶吧。”老师也加入了追蝶的队伍中,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不远处的晓婷兴奋地跑过来,一边欢呼着:“老师,我抓到两只蝴蝶!两只都是我抓的!”老师为晓婷竖起大拇指的同时,转身对泽泽说:“我也抓不到蝴蝶,我们一起去问问晓婷的好办法吧。”

泽泽鼓起勇气,走过去:“晓婷,我怎么总是抓不到蝴蝶,抓蝴蝶好难呀,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给我们吗?”

片段分析:当泽泽小朋友因抓不到蝴蝶感到犯难,转而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越俎代庖”式地包办、帮助,而是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并假装自己也抓不到蝴蝶。其实,此刻的教师在等待一个时机,当出现晓婷这个成功案例时,教师就牢牢抓住同伴互助的学习契机,鼓励泽泽向“成功人士”请教经验。当然,如果同伴之间没有出现成功的案例,那么,教师就会改变支持策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己来扮演“晓婷”这个角色。

后续推进:幼儿对于捕蝶的兴趣很是浓厚,不妨把怎样才能抓住蝴蝶的问题带回教室,来一场辩论式的头脑风暴。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想法与表达一一用图文表达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窍门以备实践运用。

3.垂直式介入法。

垂直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多发生在幼儿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危险行为时,也适用于幼儿遇到问题困难时的支持与指导,解答幼儿疑惑,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案例3:科考区——写生太阳花

梓涵背着画板,拿出画笔,搬了竹椅坐在一片草丛前,可是持续了一会儿就开始东张西望,没有兴趣了,于是老师就走了过去。

师:“涵涵,你画的是什么呀?”

梓涵:“我画的是太阳花,已经画好了。”只见,A4纸上有一朵小小的黄花却与眼前的这朵大相径庭。老师指着眼前的花朵,问道:“你看到的太阳花和你纸上画的,它们长得一样吗?这朵花长在哪里?看起来像什么?它的花瓣和旁边的月季花有什么不同?”梓涵看着太阳花说:“太阳花长得像太阳一样,颜色是嫩黄色的,花瓣比月季花少。”

老师:“是的,仔细观察很重要,把你看到的都原原本本地画下来,你也许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哦。”

片段分析:很显然,案例中的涵涵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写生”是何物? 写生与画画的区别是什么?只是简单概念化地将自己头脑中的黄花凭记忆作画,完成之后就显得无所事事,说明该幼儿因缺乏写生经验导致游戏状态停滞不前,此时教师直截了当地告知什么叫写生,应该画些什么,怎么画,怎样观察比较才能画出丰富的细节等内容,如案例中的教师引导孩子考察记录太阳花的形态、结构以及该花与其他花朵对比的情况,让幼儿能重新尽快进入游戏状态。

后续推进:第一,针对幼儿随意绘画的现象,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始之前作关于什么是写生的经验铺垫,可以通过丰富表象、分析结构等方法积累幼儿写生记录的经验。第二,鉴于写生区的活动内容较单一,幼儿容易转移注意、缺乏兴趣,是否可以考虑将写生与考察这两个项目结合起来,建议把捕捉到的虫子、蝴蝶等昆虫交给写生区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或者幼儿采集捕捉到动植物之后直接进入写生区,借助相关的工具并记录其生命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生长环境,为幼儿后续的整理比较、表述发现积累有益的原型素材,也拓展了游戏的形式。

(二)游戏语言指导法

语言指导是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而不同的询问式语言在游戏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案例4:沙水区——两座城堡

程程和毅毅两个小男孩在沙池一角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一会儿用铲子挖一挖,一会儿用刨土工具堆一堆,一会儿又用磨具压一压……两人分工协作,配合默契。过了二十分钟,当两座城堡建造完毕之后,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坐在一旁发起呆来。老师见状,就低声问道:“两个城堡之间可以加什么呢?”

片段分析:首先要肯定教师介入的时机是恰当的。活动中两名男孩共同搭建好城堡之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此时游戏的发展停滞不前,教师有必要做一些适当的干预。其次,教师的提问过于封闭、狭隘会窄化幼儿的思维。教师的问题表述为“两个城堡之间可以加什么?”显然,这个问题的实质指向于两座城堡之间的连接。可见问题的方向是被牢牢限定住的,而且是来自教师的主观意愿,而非幼儿的自发行为。

改进优化:我们都知道儿童才是游戏的主体和主导,那么就不该把成人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应当将幼儿的思维解放出来,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为此,教师的提问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优质的开放式提问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生发新的游戏情节,拓展和延续幼儿的游戏想法,激发幼儿新的思考。

三、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就是要把问题从限定变为开放,具体开放到什么程度,需视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也是考验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智慧的体现。教师需要依据客观条件和游戏的进展情况来决定使用何种方法,介入游戏过程。教师既可参与其中,也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推动游戏的正常运行。通过做好观察与多方指导,确保幼儿更好地参与各项户外自主游戏,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有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