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恺鑫。 受访者供图 |
|
实验室里的葛恺鑫。受访者供图 |
眼下,考研成绩出炉,不少学生或准备复试,或准备“二战”,也有学生已成功保研“上岸”。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大四学生葛恺鑫,凭优秀成绩保研西湖大学,直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这个温婉可爱的女生,追求自己所爱时,有着一股子韧劲。 入校成绩平平却在大一下学期进入阳明创新班;大二有了自己的科研项目,稳扎稳打以一作身份在SCI发表论文;大学四年每个暑假,她都在学校度过……当得知自己成功“上岸”那刻,她在朋友圈写下“再续五年桂花味的秋天……”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余锦涵 阮楚炜 大一闯进宁大阳明创新班 葛恺鑫是杭州人,宁波读大学,研究生回杭州,甬杭一家。 保研上岸,对葛恺鑫来说不是激动的狂喜,而是水到渠成的平静,犹如桂花平实的香味,弥漫久远。 2020年,葛恺鑫进入宁大,就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没有让新生葛恺鑫迷失目标。经过半年努力,她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闯进了宁大阳明创新班。 宁大为阳明创新班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培养。葛恺鑫进入该班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有信心冲击“报研名额”。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葛恺鑫加入宁大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课题组,跟着张培晴博士做科研。和刚进实验室的“科研小白”一样,葛恺鑫跟着研究生师哥师姐开组会,了解项目进程,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到了大二,葛恺鑫有了自己的课题项目,从立项、查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到做实验、数据整理、写论文,葛恺鑫全程参与,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Low-toxicity PEG-coated SERS silver nanocubes for diagnosing esophageal cancer》(PEG包被的低毒性银纳米粒子用于食道癌的SERS检测)。 “这个项目研究的是一种检测方法,就是光电技术与医学结合,减弱原有检测技术的毒性,使其在生物检测上有更加广泛且实际的应用。”葛恺鑫说,通过参与完整的科研项目,让她明确了自己的学术道路。 发表三篇论文明确学术道路 学业与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葛恺鑫有一股子“韧劲”。 面对失败,她很少纠结,总是审慎复盘,主动向师哥师姐求助,找到问题所在后推翻原有方案重新来过。她在各个实验室里穿梭,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多读多看,以求真务实的姿态投身于科研与实验之中,在反复求索中推动项目前进。 她说,实验室的时光不一定都有看得见的价值,但每一分钟的积累都会成为破茧的力量。 在大三科研阶段,葛恺鑫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之后,她又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 大学四年每个暑假,葛恺鑫都在学校度过,不是做科研,就是在备战竞赛。她还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 “我不算MBTI(人格测试)中的J型人(注重规划),我更看重效率。”葛恺鑫说,她不是自习室的“常住人口”,会根据状态调整任务规划,更看重学习效率。 “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葛恺鑫注重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心境的锤炼,周末去户外感受大自然,闲暇时光看书和养绿植感受生活美好,劳逸结合,对学习效果也是一种正反馈。 回望四年大学时光,葛恺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用心体验的每个瞬间。不管是全情投入的大一辩论赛,还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每一天,她凭着强大的内驱力,不畏山高路远,终跨山海抵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