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刻了百余件“文物”

历史课可以这样上

同学们仿制的“文物”。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雪纯 陈俊)“原来历史课还可以这样上啊!”后母戊鼎、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三星堆青铜神鸟……3月11日,百余件复刻“文物”被摆放在宁海县缑城中学学生接送大厅的展柜上,家长和师生一边观看,一边赞叹。

缑城中学社政组近日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创意作业——历史文物仿制临摹。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动手实践、合理想象与合作互助的能力,用泡沫、硬纸盒、木板、陶土等材料,仿制历史书中的青铜器、陶器、瓷器及纹样,还给作品书写了简介卡片。

七(4)班的王琪同学做的是河姆渡时期的干栏式房屋。她用硬纸板搭建出房屋主体框架,再用稻草、一次性筷子一层层铺上去。花了半天时间,干栏式房屋复刻完成了。“在搭建过程中,我理解了河姆渡人之所以选择干栏式建筑,和他们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先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类智慧伟大之处。”王琪说。

学校历史老师王丽坦言,过去,大家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就是背书,显得枯燥无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们想出了动手做“文物”的法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孩子们要自己查找资料、搜集材料,为了尽可能还原文物的样子,还会采用和古代相似的方法来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用这些材料……通过思考,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