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园良好育儿空间创设的园方行动

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江上幼儿园 徐东颖

【摘要】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着家园关系和育儿方式的变革,随着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逐渐重视,家长育儿的能力就成了当下急需提升的关键要素。从幼儿园出发,站在家长和社会的角度直击家园育儿的现状,发挥幼儿园的专业能量,通过三个“一”育儿攻略、多样态空间设置、传统化模式革新等有效的园方行动策略,以此实现构建家园生态场、组成家园共同体、成为家园合伙人的愿景追求,借助园家社三方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携手共进助力幼儿成长的家园良好育儿空间。

【关键词】家庭;育儿空间;园方行动

当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家园之间便开启了一场共同的旅程。幼儿园创设一个向家长传递“你很重要”,“你属于这里”的环境,让家长成为育儿的同行者。作为园方和教师都要支持家长获得安全感、存在感、信任感,将“你·我·他”的力量汇聚,共建协同、和谐、齐力的家庭育儿空间,实现科学、健康育儿的目标。

一、直击透析家园共育现状的问题

(一)意识的局限性影响育儿的方向

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力的缺失,导致育儿参与的形式、内容多由幼儿园确定,显现教师主导、幼儿园主场的优势,家长参与更多是配合者的身份,有些许被迫的成分,个别化需求难以满足。家长觉得育儿的主体是老师,他们是配合参与,被动地接收一些信息、参与一些活动,没能激发家长育儿的主动性,对孩子进行有益且长远的规划意识淡薄,使得育儿的导向产生了偏差。

(二)空间的随意性影响育儿的效果

亲师间交流基本是在日常接送时段,空间的开放以及人员的聚集,却给亲师交流带来了很多阻隔,还会将幼儿的隐私曝光于人前,这样随意的空间导致育儿参与有效性大打折扣,也导致家长对幼儿在园存在很多不确定感。

(三)方式的单一性影响育儿的质量

家长参与育儿的方式主要由幼儿园安排,如家长会、家长助教、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呈现出频次有限、主题限定、面向集体的特点。而家长主动参与育儿也只是线上线下即以面谈、网络等参与手段对幼儿近期现状的交流,试图解决眼前的问题,其形式单一、内容单一,目的单一,导致育儿成效单一,达不到长效、立体的育儿成果。

二、支招支持家园育儿空间的创设

(一)三个“一”育儿攻略,提升家长综合的育儿能力

1.一案——育儿行动方案:关注阶段关键,面对面攻克。

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关键问题,设计行动方案,让家长共同参与进来。方案分为共性和个性。共性方案是根据每个年段的育儿关键点设计,有固定开展的时间节点,每年循环使用。个性方案则是在共性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再做细化和深化的行动设计,即衍生活动。

2.一册——育儿成长册:跟踪个别发展,一对一攻坚。

以幼儿为中心,为每个家庭建立家长育儿成长册。家长育儿成长册是从入园开始,自我分析家庭育儿的情况,制订在园三年的育儿成长目标,如实做好育儿事件和育儿策略运用的记录,实现育儿实践的长线跟踪,教师帮助家长共同解决育儿难题,逐步有效提高家长个体的育儿能力。

3.一联盟——育儿联盟:聚焦热点话题,点对点攻破。

每学期幼儿园会抛出一些育儿的焦点、热点话题,打通班级界限,组建以某个育儿话题为核心的微共体,定期组织开展线上育儿沙龙,为家长搭建一个自由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共同解决本组共性育儿难题的目的。

(二)多样态空间设置,给予家长适宜的互通平台

1.实体空间的嫁接,让家园多方位互通。

先将原有的家园板块升级再造,如,借助二维码系统,家长进行每日重要信息的留言。以电子周报的方式,将幼儿开展的主题活动、家园共育的要求、育儿宣传等内容进行汇总发布给家长。其次,幼儿园有很多共享空间都可承载约谈的功能,幼儿园应给家长更多的话语权,借助膳管会、园长面对面、家委会等交流的途径,让其发挥第一教育者的作用。

2.互联网+的应用,让家园多途径互通。

其一,通信软件的应用。QQ、微信、钉钉等通信软件的广泛推行,班级借助这些线上通道,分类使用实现了实时且便捷的交流、互动。

其二,信息平台的应用。各类信息平台的开发,打开了幼儿园宣传的新路径,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借力,公众号、视频号的相继诞生,让家长能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幼儿园,也让幼儿园能更直观地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获得家长的信赖。

其三,数据程序的应用。逐步推行数据程序,用于信息搜集、课程展现、活动开展等。如,开展家长问卷调查、搜集家庭信息,用二维码生成系统记录课程开展的过程、记录幼儿的成长,用其他小程序开展家园互动。

(三)传统化模式革新,触发家园共育的新纪元

1.传统方式的进阶,优化家园共育的手段。

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等活动是幼儿园长期惯用的家园互动方式,传统的方式不断传承下来有其价值所在,我们需要再思考如何重新点亮它们,通过升级、优化,从1.0走向2.0、3.0的时代。

(1)让家长会更走心。

家长会是让老师和家长同为会议的主导者,既有老师主持讲解幼儿情况、班级活动、幼儿园安排的部分,也有家长分享经验、讨论交流、发表观点的部分,更有幼儿会前积极准备的主动参与。不管从会议环境布置还是会议内容组织,都营造了一种家园间心与心相连的美好氛围。

(2)让家长学校更贴心。

家长学校尝试模块式和菜单式学习相结合。模块式学习: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的需要,制定家长学习模块为必修和选修。菜单式学习:根据家长育儿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每学期的选修模块中给出学习菜单,以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学习需求。

(3)让家长开放日更有心。

家长开放日备受家长喜欢,我们对如何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把家长开放日进行了三年纵观和每年横观的规划梳理、方向预设,既给家长有参与的目的指引,更是让教师清晰自己对家教宣传引导的方向,结合举措有效落实。

2.新型模式的探索,提升家园社共建的成效。

家园共育形成家园社协作的新局面。我园将原有的家园共育方式重组、盘活,并注入新的能量,将以上家园共育的方式融合、分类,开启了新型模式——以“五力共建”家园社协同育人网,即活力助教、智力课堂、魅力舞台、魔力空间、引力社团,建立合作、互通的育人共同体,扩展更多教育支持的可能。

(1)家社资源挖掘与应用。

入园时以案例介绍或理念引领的方式引导家长了解各类资源作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设计家长资源调查问卷排摸家长现有的和可能有的资源;其次,搜集周边社区、企业、生活、人文等的社会资源,整理分类建立家社资源库,以此组建育人共同体,如家长助教团、幼小微共体、社工小分队等,阶段性进驻或走出幼儿园辅助课程活动开展,形成教育合力。

(2)激励评价设计与运用。

积分制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将家园社互动的内容划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自发项目,以积分形式记录家长参与的情况。过程性评价家长边学边思。家长通过模块式和菜单式的家长学校学习,每次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自己育儿实际做好记录,并做出学习成果的评估和成效的评价。

三、实现家园良好育儿空间的愿景

(一)构建家园生态场,促成良性循环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在非直接接触条件下发生着相互作用,即为家园生态场。在园方为主导的良好家园育儿空间营造下,带动双方育儿能力良好地生长,育儿资源得以盘活、利用,促成良性的循环作用,以此构建起长效、共进的育儿场域。

(二)组成家园共同体,达成统一目标

在园方一系列家园育儿空间创设的行动中,幼儿园和家庭在育儿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即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两者逐渐开始保持育儿观念的一致性,育儿行动的同步性,大幅提升了育儿的成效,从而达成共同的育儿目标。

(三)成为家园合伙人,获得相互支持

在营造良好的家园育儿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合作者,成为合伙人,签署了一份无形的育儿协议,双方互相配合,彼此交流,为共享育儿成果而探寻适宜的方式、方法,开展育儿实践,共同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家园共育是家园关系的理想写照,合作、互补、一致、对话的关系是理想诉求。将理想的光芒照进家园关系的现实,集中多方力量共同育儿,将幼儿的成长放在社会发展的主要位置上,我们将迎来更精彩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