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4月2日上午,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2号线静安寺站换乘大厅的一部自动扶梯骤停后逆行,电梯上数十人滚落,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3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名女子伤势严重。经质监部门开机检查,发现该部奥的斯自动扶梯的驱动链条已断开。目前,该链条已送检。 (4月2日《新民晚报》) 报道称,地铁方面表示,将对全网络所有电梯进行安全排查。如果安全排查不是发生在事故之后,而是作为每天必备的安全功课,这样的事故或许完全可以避免。地铁扶梯事故背后,暴露出一系列管理空白,包括地铁自身安全管理的不足,以及自动扶梯安全标准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地铁扶梯使用频繁,安全检查绝不能走过场。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此次事故的背后,有多少个先兆,多少个隐患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据专家介绍,电梯承载能力一般是有标准的,如果长期超负荷运行,必然容易发生事故。然而,从目前相关信息看,除了检查、保养,有关方面并未关注到扶梯超载问题。作为一线城市,地铁扶梯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客流,超载现象几乎常态化,对于这一问题,地铁方面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地铁扶梯事故背后,还存在管理空白。对电梯使用寿命,我国尚无硬性规定,一般行内认为是15年左右,但这一“潜规则”是否真的符合科学规律?毕竟负载人流的不同,电梯本身的质量差异,都可能导致与15年的标准产生偏差。地铁扶梯在这方面更鲜见具体规定,而恰恰地铁扶梯是各种电梯中负荷量最大的,其超负荷运转必然会大大提升事故发生几率。 自动扶梯伤亡事故近年来多次发生,这提醒我们在客流量巨大的区域,任何安全问题稍有放松就会留下重大隐患。尽管扶梯事故发生概率较小,但如不给予足够重视,重蹈覆辙就会成为可能。 自动扶梯绝不是一建永逸,有关部门、地铁管理方应尽快就存在的各种问题协同解决,从管理法规、安全标准到日常监管,建立更为牢靠的制度托底。 毕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