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局长不戴口罩证明不了什么

  直言无忌

  针对北京污染天频发,很多市民关心北京市环保局长陈添出门是否也佩戴口罩?陈添15日表示:“我不戴口罩,家里也没有空气净化器。”他表示,70%的PM2.5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希望市民能从自我做起,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4月15日《新京报》) 

  北京市环保局长表示“我不戴口罩”,传递出的信号既不与北京市区的环境质量好得很相关,也不是局长的身体素质好到能够抗击雾霾危害,而是出于一种权力自信———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戴口罩影响更多人注重环保,并以此换来蓝天碧水。

  如果说北京市环保局长不戴口罩是在表明一种姿态,那么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的“我不戴口罩”,则是一种科学知识普及。据他说,戴一般的口罩是无效的,PM2.5很微小,普通口罩只能阻断PM10这样的大颗粒,只能让心理上舒服一些,关键是把环境要治理好,特别是室内的空气净化。

  当戴口罩成了市民的一种心理安慰,不戴口罩却成了官员的一种“感召力量”时,我们诚然为其牺牲精神而感动,但又不免为他们过度自信而感到悲哀。既然环境污染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那根据现行的问题,如何让市民相对安全地出行,就不是简单的戴不戴口罩的问题。

  官员们的治理思路不能仅落在大家共同努力上,而要兼顾大家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一方面要论证市民该不该戴口罩、该戴怎样的口罩才更有效;另一方面不妨放下架子,自己也戴上口罩出行,尤其是和市民一起挤公交出行,而不是总乘公车或在办公室里待着,否则你们的不戴口罩就会失去示范性。

  的确,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要承担起自己的环境保护责任,但作为官员,你戴不戴口罩,真的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无法产生示范效应。反倒是做些有益的事情,才值得民众期待。比如,减少公车出行,多与市民一起戴着口罩挤公交;再比如,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市民虽然戴口罩但作用不大的实际,进而真正伤筋动骨地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甚至不乏向那些环境污染大户加政府财税大户说“不”……只有政府真的下功夫,才能带动民众齐努力,最终迎来一个无需为出行是否戴口罩而烦恼的好环境。周稀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