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结束,相当一部分考生要么尽情玩乐,彻底放松;要么情绪暴躁,无所适从。其实,这些都是考后综合征的表现。据南昌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润香解释,高考后的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6月9日《南昌日报》) 不可否认,在当下,人们面对高考的态度开始改变,慢慢变得坦然,但高考依然是人生的一个根本转折点。从最后一场考试上走出来,意味着考生终于“解脱”了。因此,庆贺、放松、狂欢成了考生一致的选择。 但考生考后放松也好,狂欢也罢,显然要遵守一个度,特别是要尽力避免酿成悲剧。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并非危言耸听。比如2013年高考结束之后,在安徽怀远,一考生参加同学聚餐喝啤酒猝死;2009年,在黑龙江,一名18岁的男生与同学庆祝高考结束聚众饮酒,酒后攀爬、翻越铁护栏进入动物园老虎散放区,被老虎活活咬死;2012年,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太阳岛西区外滩湿地公园内,两名参加完高考的高三学生在江边游玩时不慎溺水身亡;2013年,在贵阳,一考生高考一结束便到同学家打网游庆祝,连续玩了两昼夜,回家时体力不支晕倒在路上,幸被民警发现送医院……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放松与放纵只差一步,狂欢与狂躁也很难掌握。因此,高考过后,预防乐极生悲的相关事件发生,就成了针对高三毕业生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首先,考生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清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里程碑,人生路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还有很多,我们不必为高考的失败而悲,更没有必要为高考的成功而过分欣喜。准备好上大学或者参加工作、面对社会的准备,去迎接人生中更多的精彩之处,显然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其次,家长密切关注考生考后的心态和行为。对其做好相关教育与引导工作,适当阻止或者制止考生考后的一些过当、过激和过火的行为。比如家长可以与孩子多谈心,或者带其进行一次旅行,或者给其安排一份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等等。 考生高考前压力过大,考后忽然没有了压力,在这个过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甚至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异常。对此,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关怀和引导,以避免出现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刘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