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从9日起开始升级全新技术手段,对“集赞”行为进行全平台清理和规范。公众号累计发现1次有“集赞”行为,封号7天,发现2次封号15天,发现3次封号30天,发现4次则永久封号,不可解封。此举是为了避免微信欺诈行为。(6月9日新华社) 客观来说,公众号“集赞”行为存在欺诈的几率是很大的,因为其动不动就是免费游、免费领礼品,而兑现的难度非常大。光有噱头而不能兑现,是欺诈无疑。日前,无锡市滨湖工商局也处理了一起酒店微信集赞失信案件,开出无锡对微信集赞失信违法的第一张罚单。这“首张”罚单,具备破冰意义。这意味着,即便禁公众号“集赞”最终无法走进现实,公众被骗了,法律依然是其最后的防线与武器。 禁公众号“集赞”的行为,其用意不言而喻。一方面,是让微信的朋友圈回归本意,而不是商品的展示场。正如微信公众平台的解释那般,“任何时候,朋友圈都是私密的,用于好友间分享生活点滴的圈子。不能在这里过度营销,是微信坚守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另一方面,这也是在表明一种姿态,即在网络欺诈行为不断涌现的现实氛围里,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理应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做出自己的努力,从技术上对网络欺诈行为进行防范。 禁公众号“集赞”的行为,正如网友所质疑的那般,不可能将欺诈行为连根拔起,而只是一个技术防范而已,可期待但不可依赖。真要遏制住欺诈行为,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每一个人都应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另一方面,对于任何的欺诈者,都应让法律亮剑,让其付出惨重的代价。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欺诈行为的发生。换言之,禁公众号“集赞”最大的价值,仍是一堂反欺诈课,这能带给我们足够的警示与提醒。龙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