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商报看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访民被聘信访主任 4个月即辞职

  6月24日上午,在青羊区信访局接待大厅登记后,李华成等待领导接访。

  从访民到“信访官员”的距离有多远?在成都青羊区访民李华成看来,不过七八米。

  周二上午9点不到,李华成骑着破电动车来到青羊区信访局,在信访接待大厅排队登记。

  “请依法依规处理我的问题。”向窗口的工作人员说完这句话,李华成转身来到大厅一侧、离登记窗口七八米远的小办公室,在“李华成信访调解室”的牌子后坐下,从访民变成了“信访主任”。

  这戏剧性的一幕,从去年10月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

  李华成是“资深”访民,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时常出现在信访大厅。这段经历为他赢来了这个“职位”———青羊区信访局认为他“了解访民心态”,并以每月800元的“工资”聘用他。

  然而在办公室坐了4个月后,李华成和他的牌子从办公室消失了。他仍在周二出现在接待大厅登记窗口前,重新做回了访民。

  “你让区里很头疼”

  2013年9月一个周二,青羊区信访局长解愚迎住走出接待大厅的李华成,提议请他“来信访局上班”。

  李华成的最初反应是“开玩笑吧。”

  李华成是青羊区的“资深”访民。2007年,青羊区征用李华成7亩多承包地及附着物。由于拆迁方与李华成就土地上树木的数量未达成一致,因此未达成赔偿协议。

  2009年6月,李华成承包地上的建筑物及附着物被强征。他开始上访。

  除了“记不清多少次”到区政府、市政府及省政府上访外,李华成几乎每年都“进京上访”一次。

  在信访过程中矛盾的雪球越滚越大。李华成从北京上访归来,青羊区公安分局以“非法携带证据”对其行政拘留,李华成认为此举违法;2011年,李华成的儿子报考军校,因为李华成的上访行为导致儿子政审无法通过。

  自我评价为“固执”的李华成将上述种种遭遇算成总账,他向青羊区政府开出了数百万元的赔偿价格。但被拒绝。街道办一位领导曾跟李华成说:“街道办和区里好多人在研究你的问题,你让区里很头疼。”

  “特别像主任”

  李华成不相信自己能成为信访局的“一分子”。但过了几天,青羊区信访局专门通知他到局里。信访局对他的工作要求并不复杂:每周二上午,即区领导接待日的时候,在信访接待大厅旁的房间坐班,只接待因为征地拆迁问题上访、有负面情绪的访民。每月坐班4次,月工资800元。

  李华成回忆,解愚希望他在工作当中做到三点:给访民普法、讲道理;劝说访民尽量走司法程序;向访民传达信访局工作难做的苦衷。

  6月23日上午,青羊区信访局办公室邹主任告诉记者:“聘请李华成是觉得他熟悉土地政策、善于讲道理,上访的经历也使他了解访民心态”。

  李华成考虑到自己可边上访边工作还可以挣些钱养家,便接受了这份工作。

  2013年国庆节后第一个周二,在窗口登记后李华成坐进办公室,开始上班。当天到信访局反映情况的苏坡街道办辖区访民薛明远记得,大厅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喊李华成为“李主任”。薛明远觉得他“特别像主任”。

  记者接触的5位曾被李华成“调解”过的访民都说,尽管知道李华成并没有权力,有些话也只是敷衍,但得知李华成的访民身份后,抵触情绪小,会认同他说的话。

  在抚慰访民情绪的同时,李华成自己的上访一直没停。

  “其实我是弼马温”

  每周二,李华成都要接待四五个访民。李华成否认有成就感,相反,由于没有任何权力,李华成在调解时总有“无力感”。

  苏坡街道办辖区另一位访民谭伟第一次调解时,李华成将他带到区领导跟前,说“请尽快依法依规处理他的问题”。但问题始终未解决,直到现在。

  接待访民时,信访局领导总是给李华成配个“秘书”,李华成发现,他说了什么,领导会很快知道。尤让李华成郁闷的是,一些访民觉得他被信访局“招安”了,许多认识的访民对他敬而远之。

  2013年11月,文家街道办辖区的许娥芬到青羊区信访局上访。看到坐着的“李主任”竟然是以前一起上访的李华成,许娥芬惊讶了半天。

  工作的无力感、访民朋友的疏离令李华成动了“离职”的念头。2013年12月,李华成得知工资出自他所在的街道,名目为信访劳务费,“听说就是维稳经费”。这令他更为失落,这个消息令他感到“原来让我坐在这里也是维稳。”

  6月23日、24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多次联系青羊区信访局及街道办,双方均未作回应。

  此后有访民来调解室,发现是熟人李华成,觉得熟人好办事,但李华成冷冷地说;“其实我是弼马温。”

  今年1月,李华成提出“辞职”,2月份以后,再也没到信访局上班。

  “你的问题适合上访”

  辞职后,李华成回到了熟悉的生活。但了解李华成的人发现,“李主任”的经历让他发生了改变。在聊天中,李华成经常提到“国家发展”、“法律尊严”、“作风建设”等词句。

  李华成说他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信上访的作用了,“调解室”的工作经历告诉他,“信访只是为访民搭建了一个向政府传递信息的平台,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力。”

  当初劝他“入职”时,信访局领导告诉李华成“尽量劝说访民走司法渠道”。但现实中,他试图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却屡屡碰壁。

  2012年李华成就自己的拆迁补偿问题向青羊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驳回后,他坚持向省高院申诉。一位省高院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你的问题还是适合上访。

  李华成只能继续“希望不大”的上访。

  据《新京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