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30日,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新希望大厦外,莫向松和同学们下跪并举着广告牌向刘畅借款100万救命。 |
身绑玫瑰,带着14名同学直接跪在新希望集团门口,举牌向新希望老板刘畅借款100万元。患急性白血病的四川成都大学生莫向松的这种特别求助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有人同情他的遭遇并支持他的勇气,有人质疑其道德绑架。而莫向聪自己的解释是:为了活命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7月3日《新京报》) 莫向松遭遇不幸,值得同情,求“活下去”的诉求,正当且理所当然。但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帮助,恕我很难接受。无论莫向松承不承认,他当众下跪、举牌向富豪借款的行为,构成了事实上的道德绑架,是以故意或无意制造的恶意,在逼迫富豪释放善意、提供帮助。因此,这样的行为不应该被认同和鼓励。 这个世界上,总有富人和穷人的分化。如果每个境遇窘迫甚至危及的人,都像莫向松一样,跪倒在富人的门口,举牌指名道姓地要求帮助,不敢想象,那将是怎么的局面。虽然,现在面对这个难题的是成都富豪刘畅,但换位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求助,又该如何应对呢?不帮吧,落下个“见死不救”的骂名;帮吧,那效仿者还不纷至沓来?这绝非诛心之论,从求助民众迷信跪政府跪官的现象来看,如果莫向松求助成功,估计要引领跪富豪的潮流了。 这样的方式,可能是条获助的捷径,却是以绑架良心的自由为手段的。什么是良心自由?那就是人们可以自主决定帮谁,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莫向松指名道姓,且要“借款100万”,这不是绑架是什么?慈善是以自愿为原则的,莫向松的行为,侵犯了这个原则。 也许,财富精英群体有义务对社会尽责,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做慈善。但他们没有义务对某个陌生的个体负责。需要帮助的人借助道德和舆论力量来逼捐,是种变相的道德勒索。也许,这样的行为有很大的辩护空间,也没有越过法律的边界,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对的。 有人建议,莫向松可以跪求陈光标,这也是不靠谱的建议。虽然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乖张且夸张,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要接受,帮助谁、怎么帮依然是他的自由。 坦白地讲,当下的社会,无论是寻求权利救济,还是物质援助,通道和环境都相对狭窄和窘迫。但并不意味着,突出这种困境,就可以枉顾秩序,通过道德逼迫和绑架他人自由意志的方式和手段,来达到获助的目的。对于莫向松跪富豪“借款”的行为,应该明确地否定。同情归同情,无论何种诉求的实现,终归还是要走正道的。 时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