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长与教授互批不能放空炮

  近日,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谢灵写给校长朱崇实的一封信在网上热传,她指责学校教工自助食堂常常无菜可吃,而校长出现时服务员马上端出丰盛菜肴,同时指出校长在政府官员面前低头哈腰谄媚取上,在教授们面前却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朱崇实回应称,谢灵的指责失实,自己没有特殊待遇。(7月8日《新京报》) 

  厦大副教授谢灵发表的公开信,对校长在食堂的特权描述得绘声绘色;厦大校长朱崇实的回应,也是一板一眼,称谢灵的举报是失实的,自己在食堂没有特权,不信可以找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对峙,同时透露,谢灵涉嫌学术不端正被调查。互批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场所,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过当前的互批,似乎有放空炮嫌疑。

  就谢灵发表的公开信来说,对校长的举报,有时间有地点,并称有照片,但很遗憾,她没有公开,至于对校长媚上欺下的指责,更没有任何证据在手。至于校长透露谢灵学术不端,也有报复之嫌,当前并无十足的证据。双方各执一词,在无确切证据的境况下,谁知道真相呢?

  不过,这些说法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在于迎合了公众对学校官本位的痛恶,暗合了人们对高校行政化的不齿。在这样的境况下,无论是非对错,公众都会认为“是这样的”,“谁都不干净”。可以说,这样“放空炮”的举报,并不会让公众站队支持谁,只会继续消弭着高校的公信力与美誉度。

  更何况,没有证据的举报,又有什么用呢?公众先是一窝蜂地批评了校长,再一窝蜂批评学术不断,等宣泄过后,只剩下一地鸡毛,对问题的解决而言,没有什么价值。客观来说,若谢灵有十足证据,不妨发布出来,而校长倘若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也不妨公示出来。毕竟,再多的公开信、再多的举报、再慷慨激昂的言辞,都不如证据让人信服。

  证据,证据,还是证据。只有证据才能诠释一切,才会让事情回归到理性解决的轨道,不然,便只是一种情绪的对立。期待此事早日回归到证据论证的阶段,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话语掐架的阶段。

  杨燕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