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品监管缺的就是“卧底精神”

  7月20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当晚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表示,已连夜行动查封该企业,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7月21日《京华时报》)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看着福喜公司供货名单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品牌,不禁让人胆战心惊。如果不是记者卧底暗访,谁能想到这些国际知名的快餐企业实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安全,曾经大快朵颐的麦乐鸡、烟熏肉饼、小牛排,很可能就是用过期变质原料制成的。尽管食品药监部门连夜查封涉事企业,肯德基、麦当劳等餐企紧急停用相关原料,但这些事后补救措施,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挽回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纵观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皮革酸奶等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其发展轨迹惊人相似,大抵都是“记者暗访—媒体曝光—舆论关注—监管介入”。本应在市场一线扮演“守夜人”角色的监管部门,却总是跟在媒体后面,等到丑闻曝光舆论哗然之后才充当“救火员”。诚然,媒体监督、监管联动也是必要的,但倘若监管者一味丧失主观能动性,完全由媒体牵着鼻子走,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要想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作为违法者,企业一定会想方设法偷梁换柱,蒙混过关。此事中,为应付检查,福喜公司专门做了对内、对外的两本账,并随意篡改相关数据;说不难,一些违规行为早已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企业内部也是毫不避讳。记者卧底发现,福喜内部的公开邮件对违规记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记录,更有员工坦言,只要上级部门不打招呼悄悄来,就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眼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民生之痛,种种深层次问题不容回避。比如,企业的道德血液缺失,相关标准缺乏细化,等等。不过,在笔者看来,食品监管最缺的就是记者这种“卧底精神”。正因为我们的监管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昭然若揭的违规问题浑然不觉。这一点不解决,即使制度再规范、标准再细化也形同虚设。

  监管者不去“卧底”,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涉及众多部门,彼此之间责任不清。即使辖区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也可以推诿扯皮,不会对哪个部门和负责人追究责任。于是,一些部门乐于清闲自在,消极怠工,甚至有的执法人员官商勾结,充当违规企业的“保护伞”。

  “过期原料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福喜公司的潜规则无异于对我们食品监管的叫板。对此,监管部门必须拿出媒体的“卧底精神”,把身子俯下去,让问题浮上来,切实通过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掌握和查处违规行为,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端正认识,转变作风的自动自发,同时更离不开完善制度、厘清权责的机制倒逼。

  张枫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