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泛黄的相册,其中有一张17人合拍的集体照,当中既有英俊的小伙子,又有美丽漂亮的姑娘,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一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像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一晃50年左右过去了,他们中大部分人已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1966年,我们一帮在工厂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无事可干,那时也没娱乐场所,大家就相约去踏青。因为那时大家条件都不好,连自行车也没有,就骑家长的、借朋友的,两人拼一辆车去天童、育王春游了。那时年纪轻,也不觉得累,骑着除了铃不会响什么都会响的老爷车,书包架上带着一个美女,身上的劲不知从哪里来。去天童要过小白岭,当时小白岭还是盘山公路,盘上盘下不好骑,砂石路骑上去冲下来很危险,我们其中一对年轻人,由于路况不好,冲下来时车子眼看要向岭下堕落,紧急关头,他撞向了山边,才避免危险发生。两人撞得鼻青脸肿,自行车也撞坏了,只能到处找修理的地方。那时连打气的地方都很少,我们只能推着车子边走边问。天渐渐暗下来,年轻人消化功能好,肚子容易饿,连买吃的地方都没有。那时食品奇缺,什么方便面、饼干食品之类一样都没有。进了宝幢之后,在一条所谓的大街上找到一家修车铺。修好自行车,想找点吃的充充饥,根本不可能。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那时在医务室配的含津片成为香馍馍,在嘴上含几片,润润口。那时也没有什么矿泉水之类,大家又饥又渴,只好在路边农民的排水沟边捧一些水解渴,就这样慢慢地骑回到市区。在灵桥旁边的一家卖糕团的柜台上,大家眼睛一亮冲上去,拿起糕团就往嘴上塞,像一群西伯利亚的饿狼,钱也不付先吃起来。那付狼狈相,现在回忆起来也感到可笑。 就这样在春游相处的日子里,小伙子和姑娘们相爱了。那时哪有什么房子、车子、票子,连自行车都没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裸婚,但是一对一对的年轻人爱得很滋润,爱得很幸福。那时找对象、谈恋爱真的很容易,有时我们打趣时说:老婆就是一付大饼油条骗来的。其实对象自己找的比别人介绍的要牢固得多,相互了解很透彻,这样的婚姻不会闪离,所以离婚率也低,而且当时离婚两字很难听,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很少有离婚,苦苦难难都过来了,有什么事情不能相互理解、包容呢! 以后几年,凡是有空大家都会相约到周边地方走一走,溪口、保国寺、皎口水库等等凡是自行车能骑到的地方都去游一遍,由于当时确实也没有钱,所以旅游费用也很省,去的地方既不用买门票,也不用车费,没什么费用,就靠两条腿、一辆自行车,现在想想年轻真好。 海曙区白云街道 李藩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