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高缩水、窗户太小、采光不佳……北京自住房质量受到购房者诸多吐槽。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称,利润压缩影响建设标准,“花2万的钱,为什么非要求5万的品质?这在任何市场都是不正常的。”(9月17日《新京报》) 因为自住房销售价格低,开发商利润少,所以建设质量就受到影响,意思是自住房质量差是合理的。此种观点逻辑混乱,纯粹是为开发商的错误找借口,令人难以接受。 自住房跟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类似,都是保障房的一种,乃是政府为了照顾中低收入家庭,而推出的廉价住房,以降低他们的购房成本,满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由于自住房本身的定位所决定,其价格要比普通商品房低一截,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很有限,但也并非无利可图,只是赚得少一些罢了。 更何况,自住房的开发是与商品房配套面积,按照一定比例建设的,开发商即便自住房这块没啥利润,也可以从商品房那块弥补过来,以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显然,自住房的销售价格虽然相对较低,但政府已确保开发商有钱赚,那么就理应遵守建筑标准,提供合格的自住房,而非以利润太少为借口,降低自住房建设质量。 自住房跟商品房的差别,只是销售属性不同,针对的人群有差异,但二者的建筑属性是一样的,不能因价格有差别,就导致最基本的建筑质量过于悬殊。而媒体所曝光的自住房质量问题,都是最为常见的建筑质量,乃是开发商偷工减料所致,明显是为了压缩成本,故意降低建筑质量。 我国保障房制度推行以来,长期受到质量差的困扰,各地频频曝光类似丑闻,甚至出现建成交房后,就变成危房的极端案例,不仅给居住者造成经济损失,亦埋下安全隐患。 对此,地方政府不能坐视不理,需要采取行动,对各种保障房做统一体检,整修加固危房,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严格保障房建设验收流程,将质量问题掐死在摇篮里,绝对不能让有质量问题的住房交到市民的手里。至于那些违规建设劣质保障房的开发商,亦要依法严惩,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之内,永远不能再进入住房市场。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