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大学大四学生薛纯,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约两成。(9月18日中国之声) 挂羊头卖猪肉、猫肉甚至老鼠肉,已成许多大排档、路边摊公开的秘密,不过,羊肉仅占肉串的两成,还是让人出乎意料。 大学生用简易的手段,揪出羊肉串中的秘密,颇让人寻味。试想,一名大学生,并没有采取什么高科技手段,也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发现肉串中的造假现象,可是,我们的监管部门为何却发现不了呢?要知道,监管部门在技术、财力、人力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一名大学生。 如此来看,恐怕并不是监管部门没有能力发现问题,而是不想发现问题,或者是,在发现问题后保持缄默,并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整改。然而,依赖于自身的职能特点,既然作为监管部门,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真正肩负起监管责任,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而不能囿于头脑中的懒政意识,将不作为当成一种惯性,不愿意主动揽责。 说到底,DNA测羊肉撕下了监管的遮羞布。作为监管部门,还是应该深刻反思,检测手段如此简单,管理惩罚思路也并不缺乏,为何就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呢?问题出在哪里,监管部门应该心知肚明。刘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