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形象为何总在落马后反转

  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落马,其挂在一线城市地铁的摄影作品被相继撤下。对此,专业摄像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摄影技术仅为入门级,其作品全都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拍日出时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

  (9月29日《法制晚报》) 

  之前风光一时的摄影作品或被撤下,或被隐去姓名,连在任时引以为傲、获奖无数的摄影技术也最终被证明是徒有声势和水分太足……落马官员秦玉海的遭遇,虽令人咂舌,却并非特例。

  然而,这样的落马官员身后事披露,却远非事关一副作品的真与假,更该被追问的是,事后被证明是如此不堪、疑点重重的官员,为何此前就没有一个人指出其“皇帝的新装”?真实的官员形象,为何只能出现在落马之后?

  “其实稍微懂点摄影常识的人都能通过他的照片看出来”,即便这么严重的漏洞却没有一个人敢指出,更不妨碍秦玉海获奖无数,与此同时,他不断办摄影展,甚至还走出国门,作品被悬挂到各种公共场合。至此,到底是秦玉海过于自信自己的摄影水平,还是“身边人”的沉默或恭维,令他迷失在虚幻的荣誉快感里,已经很难分清。为何没有人及时戳破这一谎言的泡沫?秦玉海的“蜕变”,恐怕与这样的官场氛围难脱干系。

  这几乎是一种通例:落马前,各种官员都不同程度地被“神化”,爱好被美化为别有雅致的情趣,喜欢摄影就可以被称为摄影师;拥有来历不明的专利权,就可被视为是发明家官员、学者型官员;霸道专权被称为个性,不作为被称为“无为而治”……这些往往是落马前官员在媒体笔下、镜头中的形象。而除此之外,纵然当地民间说法纷呈,却并不会影响其仕途的畅通与形象的颠覆。

  如此强烈对比的出现,当然与官员强势的自我形象包装有关,但实质上还是官员信息的透明度问题。一方面,官员习惯了“高大上”的全能型形象包装,且传播途径单一,往往导致公众所接受的官员形象不全面,一旦东窗事发,显然会引发巨大的形象反转效应;另一方面,在经常权力通吃的现实权力格局之下,熟知官员的人的“不同声音”得不到放大,甚至干脆就剩下沉默与恭维,如此,不仅不能令官员的形象多元化,这些原本可以作为腐败线索的不一样的声音,也难以真正进入相关纪检部门的视线。所以,许多官员一出事就“面目全非”,形象没有缓冲余地,立马被摔得粉碎。

  真实的官员形象,不该只出现在落马之后。官员落马后,能够少一些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能让公众少一点拍案惊奇之惑,或许才证明权力正在被关进笼子。毕竟,提升透明度是重建权力秩序、规范权力的第一步,而官员多一道信息帷幕,就可能多一些见不得人的权力腐化可能。朱昌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