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豪宅区两户人家因遛狗没拴绳的问题闹翻,并发网帖互揭对方官员背景涉嫌贪腐。一方发网帖指对方是官员,财产来源不明。另一方则回应称,涉事方是临聘教师,亲叔叔系某区常委,财产才是来源不明。相关部门表示将关注披露情况。(10月9日《南方都市报》) 关于民间反腐的传闻,实在不缺段子式现实。从小偷反腐到情妇反腐,不一而足。两家邻居因“狗事”而互曝对方涉嫌贪腐,又为此增一新例。但与此前的“人赃俱获”式的举报不同,此次纯粹源自互相猜疑的举报,更令人五味杂陈。 一方由邻居的官员身份联想到其豪宅的正当性,这从现实中多见的“房嫂”、“房叔”来看,并不突兀;而另一方,称对方的叔叔亦是某区常委级别的领导,则是上升到一种家族式的“搜索”,联系到一些落马官员背后的家族腐败,同样可以理解这种推理的现实逻辑。由此不难推测,因为结怨而互相指责对方存有贪腐问题,一则或许是源自现实的“合理推理”,一则或是下意识里预设了某种官员和腐败的必然关联。 不管是出自哪种缘由,这样的邻里互曝,反馈出一种由官员身份而衍生出的“谁都不干净”的心理。如果说以往曝出的“表哥”、“表姐”之类的网络反腐,是基于一般民众对于官员的清廉信任度降低,那么,这两家的互曝,让人看到的或许是官员群体内部所产生的某种信任危机或是清廉认同危机。 这样的信任危机,指向的无非是两道命题:一方面,证明腐败现象不是个别,以致部分官员之间也产生猜疑,反腐仍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加速官员信息与财产的公开,不容再缓,倘若官员信息与财产透明,也不至于产生这样的猜忌。 此外,就此事而言,相关部门应重视这条线索,展开调查。目前,尽管作为官员的一方表示豪宅豪车都是妻子的婚前财产,和官员身份无关,另一方则表示叔叔确系某区常委级别的领导,但自己的丈夫是生意人,经商十多年,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言下之意,双方都表示自己的钱来得干净,但毕竟这样的回答属于自言自语,未必可信。有关部门应顺着这样的线索深入调查,或发现真正的贪腐行为,或还双方以清白,这才是目前公众所最为期待的。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