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9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 (今日《东南商报》09版) 点评:能强制、支配、影响别人行为、思想的资源,都属于权力,高校教师也具备一定的权力,而且直接作用于学生。师德有亏,不说其他,学生心灵就会受污染。教育部如今展开自净行动,效果虽有待观察,总比坐视要好。 近日,江北法院审理了一起“啃老”引发的财产纠纷案。父母将80后女儿告上法庭,“不为别的,就想给女儿做做规矩!”长假前,父亲到法院要求撤诉,原来女儿在开庭以后登门道歉,反省了自己不懂感恩只知享乐的啃老心态。(10月9日《东南商报》) 点评:“啃老”、“烦老”,是我们如今常见的“代际剥削”,可常见不等于理所当然。廓清这样的概念容易,难的是为人子女者真正理解,不然,外界的强制和口头的认错,解决不了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 “意思是什么呀?”“就是送给猩猩经理的‘红塔山’牌香烟。”日前,有网友曝光一本儿童读物中出现了指点孩子送红包的情节。对此,出版单位春风文艺出版社表示,将向作者及相关人员反映此问题。 (10月9日《南方都市报》) 点评:我很认同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童年是一个概念、一种环境的结果,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逐出了儿童这个乐园。别让孩子的童年消逝得太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