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N 你钱包里的银行卡是磁条卡还是芯片卡、用卡是刷卡还是插卡?很多人忽略的这些细节,其实关系到资金安全。本月底,我国芯片银行卡的使用将告别“刷”卡转向“插”卡,明年将逐步停止新发磁条银行卡。然而全国银联磁条标准卡存量达34.42亿张,如此浩大的换“芯”工作,谁买单呢?记者在多家银行营业部了解到,换“芯”一般要收取3至20元不等的工本费。 (10月20日新华社) 磁条银行卡升级为芯片卡的步伐正在加快。然而,一些银行却转嫁换卡成本,要么通通由顾客花钱,要么只对一定星级以上的顾客免费。这种让顾客对换卡买单的做法引起争议。 银行很重要的一个利润来源就是客户的存贷利息差,是拿着顾客存到银行的钱去下“金蛋”。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户是银行的生命之源。而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涵养自己的财富水源,是银行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 对银行来说,芯片卡升级并非不可承受之重。据了解,目前每张芯片卡的制卡成本是8元至10元,是磁条卡成本的10倍左右。但是,不少银行在招揽信用卡客户的时候,所赠送的礼品都远高于10元。要揽客就舍得花钱,而为了客户资金安全的几元换卡成本都舍不得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政策,同样说不过去。客户资产有差别,享受区别化的服务当然有理。殊不知,升级银行卡以保证客户资金安全,是所有客户都应享受的底线服务。难道仅仅因为客户的资金量小,就可以让他们的资产处于不安全境地吗?一些银行提出对优质客户或一定星级客户免费更换,对资金量少的客户换卡仍坚持收费无疑是自作聪明,自找托词,这样的做法非常荒唐。 一个无视自己安全服务的根本责任,想方设法从客户身上攫取利润的换卡服务,照出一些行业企业多少的娇惯,透出相关行业企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何等的淡漠。 被认为“利润丰厚、日子舒坦”的银行业不应只盯着卡片升级换代这点“小钱”,理应“算大账”,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踏踏实实做好为顾客免费换卡这样的基础性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更多信任,换来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吴雨、刘铮 邓海建:换卡的受益方有消费者,当然也有银行方。那么,即便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来看,恐怕银行也不能将换卡的成本都统统算到消费者头上。这些年,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中莫名其妙的收费很多,恪尽职守的履职义务很少,须知口碑不是一天堆成的,银行一到收费的时候就想办法规避责任,监管者也不能摊手耸肩、置之不理。 蒋璟璟:如今讨论“换芯成本的分摊”,更多只是媒体的一厢情愿。虽然在记者采访中,几位市民都表示,“不愿掏换芯钱”。可是,他们几乎别无选择,最终也只能无奈出钱罢了。消费者个体,无力对抗金融机构的强势,更无力抵制市场的默契———当几乎所有银行都让民众出钱“换芯”,便形成了一种不容挑战的权威规则。这种强加的秩序,蚕食了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与维权勇气。 吴应海:退一步讲,就算让客户为换“芯”完全买单,银行也应本着按成本收费的原则,尽可能地压降标准,让客户少掏钱。现在的事实却是,目前各银行的收费标准差距很大,有的仅收10元,和成本差不多,有的却索要40元的高价换“芯”费,这与漫天要价何异? 刘昌海:银行卡换“芯”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卡号会不会改变?现在很多市民的银行卡上面捆绑了诸如发工资、理财以及交物业费、水电费、燃气费、房贷、车贷等诸多功能,很多商贩和客户的资金往来,也都依赖于那一串数字。如果卡号发生改变,就算持卡人重新去绑定或签约,做一些补救措施,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给生意带来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