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8日21时30分,警方将2013年陆续诈骗价值190万元的货物,潜逃至越南的诈骗嫌疑人陈某带回宁波。据悉,陈某是宁波警方在今年的“猎狐行动”中抓获、劝返的第12名境外逃犯。记者 王鹏 摄 |
今年7月,全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简称“猎狐2014”)正式启动。截止到昨天,我市共有12名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归案,其中5人是被公安机关劝返后主动自首。 记者 石承承 孙 波 通讯员 陈志达 “攻心计”之张弛有度 温州人周某,1989年偷渡至意大利,1997年回国后因涉嫌合同诈骗,潜逃回意大利,被案发地宁海警方通缉,至今已有17年。 周某杳无音讯,就连他的妻儿也已经离开原户籍地,不知去向。 办案民警还是通过翻查17年前周某回国时在温州当地派出所做的笔录,找到了他在杭州工作的小女儿。这一天是今年11月27日。 从和周某的家人取得联系,开展劝返工作,到12月3日和周某的弟弟一起赶到周某落脚的贵州贵阳,不过短短一个星期。 12月4日,周某在贵阳向警方投案自首。 “一旦对方口风松动,我们的行动就要跟上,不断反复跟他们落实相关政策,消除他们最大的顾虑。”宁海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徐君标说。 “很多在逃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不愿面对现实;尽管有四部委的通告,但这些人心里还是没底;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担心自己犯下的罪行会影响家里人的正常生活。” 在徐君标看来,投案自首与否,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如果公安机关的步伐跟得紧些,结果就会不同。 与劝返工作“紧锣密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期准备工作的“细水长流”。 12月15日,慈溪人孙某在潜逃近6年后主动投案。 慈溪警方对孙某的调查工作,早在11月就已经开始。正是通过对她社会关系的细致调查,警方才了解到,她自从潜逃后,就和父母失去了联系,平时走得最近的是一个叔叔。 “前期细致的梳理,让我们找到了孙某最信任的这个叔叔,而这一突破,也使得后续的劝返工作事半功倍。”慈溪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徐其根说。 “攻心计”之心细如发 在劝福建人陈某自首的过程中,慈溪警方遭遇了一个难题: 1999年,陈某因涉嫌合同诈骗,潜逃至澳大利亚。在过去将近16年时间里,他只能靠在当地打黑工谋生。 不过,在他潜逃几年后,他的妻子和孩子通过合法途径前往澳大利亚居留。 一个小家庭在大洋彼岸团聚。尽管陈某打黑工的钱要比在当地正常工作少一半,可和国内相比,仍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什么能让陈某放弃眼前的“安定生活”来自首? 慈溪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张永富在调查中了解到,陈某是福建长乐人,当地家族观念深重,家族中位高权重者或者“能人”说一句话,一言九鼎。 “为了陈某自首这事,村里甚至还在祠堂开了氏族会议,起到了推动作用。”张永富说,而村里一位在当地司法系统工作的“能人”出面担保,也最终促成了陈某的自首。 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怕给家人平静的生活造成影响……除了担心自己受到法律的制裁外,在逃犯罪嫌疑人心中的顾虑种种,考验警方的劝返工作能否对症下药。 张永富说,陈某当年可是村里的首富,25岁就给家里盖了全村最漂亮的小别墅。如今眼看着当年不如自己的兄弟一个个发达,自己却这般潦倒,心里也甚为不甘。 警方的劝返工作也引起了陈某不少老乡和兄弟的注意,“我们找到他的一个同学,现在已经有上千万身家。对方表示,陈某自首后若找不到工作,他保证帮忙解决工作和收入问题。” “攻心计”之言而有信 在孙某投案自首的路上,徐其根跟孙某的叔叔一路,而孙某跟一名协警一路。孙某不愿跟徐其根一起回来的理由很简单:毕竟徐其根是警察。 孙某是从山东回慈溪的。路迢迢,难道就不怕路上横生变故?徐其根说,担心更多的是发生其他意外,而非孙某会逃跑。 在徐其根看来,这是彼此间的信任。在逃犯罪嫌疑人正是基于对警方的信任,才回来自首的。 对此,江北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张国康深有感触。 11月3日,在警方的规劝下,因涉嫌合同诈骗潜逃菲律宾7年之久的福建人李某回国自首。 在李某投案之前,张国康亲自去菲律宾做劝返工作。当时他跟李某的小儿子约好见面,但对方提出只能他一个人去。 当时一起去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赴菲律宾执行办案任务的其他同行劝张国康,多带一个人,安全。 “既然说了是一个人,那就应该一个人。”张国康“单刀赴会”。 此举得到了李某的小儿子的认可。之后,李某的想法一度出现反复,终究凭一纸通告,谁又敢交付身家性命?倒是李某的小儿子,始终劝李某早日自首,结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在张国康看来,言而有信,是劝返工作成功的关键,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当时也有陪着李某的大儿子找到当时李某犯案的受害者,取得了谅解书。拿着谅解书,李某的大儿子在机场给李某打电话,劝他回来,一直把手机电都用光了。”张国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