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校园内,“校友之家”题词字体被更换、落款消失。 |
●今日聚焦 中国人民大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这一次,是因为他们的知名前任校长纪宝成。有消息称,纪宝成于2014年底被不公开地宣布处分:留党察看两年,取消副部级待遇,勒令辞去社会兼职。据媒体了解,纪宝成被处分为实,不过处分的具体情况尚未得到官方证实。目前,人大校内纪宝成的多处题词已消失。 (4月1日澎湃新闻网) 纪宝成到底有无受处分应公开 权威部门失语,小道消息就满天飞。“纪宝成被取消副部级待遇”疯传的同时,“纪宝成疑陷招生腐败案”也蔓延开来,说什么的都有。部分传言已接近八卦、绯闻,不能再任其发酵下去了。 若纪宝成被处分属实,相关部门应公布信息;若传言不实,则出面回应澄清事实,这么简单的事情、浅显的道理为何会变得如此复杂?到底是什么力量压制了本该公开的信息?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谁担责?种种疑问有待一一解开。 纪宝成被处分事件不断发酵怪不得媒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公众应该知道也有权知道处分结果,而且要第一时间知道。令人遗憾和费解的是,目前多家媒体已通过多个渠道获悉了他降级处分和部分社会兼职卸任的消息,有关方面依旧三缄其口。在传言汹涌、官方沉默的情况下,“纪宝成”三个字就会引发很多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遐想,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 据报道,纪宝成在人大校园内的题词已被更换字体、去掉落款或整体摘走,这说明学校对纪宝成被处分事件是知情的,否则不会抹去他的题词,毕竟高官落马后相关题词被铲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面对纪宝成题词被改的事实,人大依旧三缄其口,信息公开制度沦为摆设。 主动公开信息是“讲规矩”的体现。在反腐无禁区、监督无死角的语境下,纪宝成被处分事件的“不公开”不合常理常情,也与当前的政治生态格格不入。“得意门生”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的招生腐败案是否牵涉纪宝成,“秘书”胡娟的火箭式升迁背后有没有权力滥用,需要权威部门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高校招生腐败践踏了社会的底线公平,必须一查到底,肃清腐败案的毒害。 而今,但愿汹汹民意能倒逼相关部门做出明智选择,公开纪宝成被处分事件的真相,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乱了纪律、坏了规矩。陈广江 题词消失,题词者的教育理念呢? 官员落马或疑似出现问题,“墨宝”便要遭遇清理,如今已成常事,作为知名大学前校长,纪宝成也没有逃过这一遭。在清理的过程中,许多人会衡量着“政治账”:一则可以消除落笔者残余的影响力,二则可以借此划清界限,表明反腐的决心。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清理的过程不能不明不白。 比如纪宝成,其题词在人大校园被清理,但清理的原因是什么?究竟跟人大招生腐败案有无关系?他题词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否也一同被清理?其功过是非是否要做出一个说明?纪宝成作为公职人员,官方对这些问题都应作出充分的信息公开和说明。 现实是,不仅是“案情”不明的纪宝成,就连案情清晰的贪腐官员,其“痕迹”如何处理,也时常暧昧不明。此次的“痕迹”,不单指他们的“墨宝”,也包括其施政理念与上马的工程。 如今的现实是,贪官任内所兴起的“政绩工程”,有无必要全部推倒,是否会随着贪官的身份全部沦为城市发展的负资产,这些问题公众鲜少得知。基本的事实是,一些贪官任内的工程,有些属于劳民伤财,可有些或对发展民生存在益处。劳民伤财的,若推倒重来,此前投入的巨额资金将会付之东流,这该如何应对?那些发展民生的项目,仅因贪官落马而叫停,是否会留下遗憾? 前者,需要对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哪些地方需要整改,哪些地方需要推倒重来,尤其是投入的资金不能随着贪官的离去而灰飞烟灭;后者,同样不能因为贪官的身份而被放缓。尤其是后者,对于一些新任官员而言是不小的尴尬,欲推倒却发现有好处,欲发展却担心“受牵连”。实际上,只要是对民生有利的,不管工程的发起者是谁,都应大大方方地继续发展。 唯民而不是唯权,这是贪官“遗产”善后的合理路径,也是最有效的止损方式。这样的思路,对于事涉教育公平的大学来说,更应如此,所以,纪宝成的“痕迹”,不能不明不白地清理。马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