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东巡特警:责任铭刻于心

  巡特警队员进行防爆特训。
  朱君敏 摄

  ■最美警队

  江东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成立于1997年,现有警力228人,其中民警30人。曾获“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市公安机关抗台救灾先进集体”、“全市公安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获集体嘉奖6次,2人荣立二等功。

  走进江东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地域开阔的训练场地,喊声震天的队列呼号,无不蕴含着一种阳刚之美。

  作为承担反恐防暴、应急处突任务的尖刀,训练是警队日常工作的主旋律,搏击对抗、抓捕控制、攀登下滑、战术冲房,而这一切,只为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

  1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在江东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搏击对抗、抓捕控制、攀登下滑、战术冲房……紧贴实战的训练科目排满全天日程,一张A3纸的月度训练计划挤得密密麻麻,看得人“心惊肉跳”。

  “我们是承担反恐防暴、应急处突任务的尖刀,训练是警队日常工作的主旋律。”现任突击队队长的戴旭东说。

  在这种大体量训练的“压榨”下,这个大队的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14年更成为全宁波11个县市区巡特警大队警务技能比武和协作区比武的双料冠军。

  “能动用我们上的任务,肯定有风险,搞不好就要面对生死,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出血!”在射击靶场,戴旭东说。

  戴旭东是一名30多岁的精干汉子,说话语速很快,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一股凌厉的气息。去年8月,一项抓捕毒贩的任务中,为了不打草惊蛇,所有人都被要求穿便装不能穿戴防护器材,不曾想毒贩还是有所警觉,在冲进房门的一瞬间,一把砍刀从侧面向戴旭东劈来,紧急闪避后戴旭东一个正蹬将毒贩踹翻在地,在完成了对毒贩的控制后,这才发现身上的衬衫被划开了一道30多厘米的口子。

  2 家园里的坚定守望

  2014年武装机动巡逻工作开展以后,大队辖区的街面警情数同比下降了15.6%,在这背后的是巡特警队员的辛勤付出。

  “这辆车24小时基本不停,每天都得跑上小1000公里。”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队员张刚指着身旁的特警巡逻车对笔者说。张刚负责的巡逻小组一共有4个人,“三班倒”参加巡逻工作,担负着街面巡控、应急处突、快速搜救等多项任务,每周还要完成规定时间的警务技能训练,“真没时间,要是家里遇上点什么事,急死人,不过幸好兄弟们都很给力!”

  张刚口中的“给力”有迹可循。2015年2月3日凌晨,当时天空下着小雨,室外气温仅有5℃,呵出的气都泛着白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队员童科所在的武装机动巡逻组,对一名落水群众进行了紧急救援,他不顾自己发着低烧和另外两名战友一起跳入河中,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坚持了20分钟,将落水群众托举上岸。落水群众的生命被及时抢救回来,童科自己却因高烧躺进了医院,当分局领导前去医院慰问他时,这个90后的大男孩却腼腆地说:“脑袋一热,就跳下去了。”

  2014年9月的一个深夜,一起持械斗殴案件突然发生。张刚接指令后2分钟内赶到现场,在鸣枪示警后控制住了混乱的场面,这时才发现一名嫌疑人倒在路边血泊中。张刚回忆说,“当时只有我懂战伤救护,可剩下一把枪和两块盾牌对付十多个红了眼的亡命徒,只要有一个人跳起来,那就危险了”。但张刚毫不犹豫迅速救治伤员,“后来增援警力来了,移交给派出所后,我们就继续巡逻去了,不过这事儿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张刚轻松地笑了笑,“好在对方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说再晚点止血就没救了。”

  3 梦启风帆中的责任担当

  2013年初,江东公安分局决定加快推进“平安江东”建设,为了能给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巡特警大队班子把提高见警率作为突破口,将工作重心放到了自身挖“潜”上。把大队所属的112名特勤力量外派到各派出所驻所开展工作,将对社区巡控的间接指导变为直接参与,实现警务效能无增长改善,是他们选择的方向,这在当时是警力运用理念的一次创新。

  “驻所特勤”模式的推进,承载着大队一班人“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的梦想,这份执着的坚持也最终取得了回报,模式运行后,分局辖区街面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8.6%,街面“两抢”案件同比下降24.1%,街面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4.6%,街面打架斗殴案件同比下降13%,打架斗殴类案件平均现场处置时间缩短70%以上。2014年12月15日,东南商报以《江东“特勤驻所”模式成效显著》为题,刊文报道了“特勤驻所”模式的运作情况,文中将驻所特勤力量称呼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吝溢美之意。

  张贻富 王西泽 朱君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