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教育·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微信聊天成为主流 95后大学生写家书会是什么样

2907封家书 有惊喜 也有反思

  “老姚同志,我在大学里一切都好,学长、学姐们都很热情,舍友们也很合拍,你们在家里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近日,在宁大某阶梯教室里,姚美倩正在这封给父母的信上奋笔疾书。被爸爸戏称为小姚的姚美倩是宁波大学阳明学院2015级新生,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在写信,“想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知道女儿也懂事啦。”

  “写一封家书、算一笔账、做一张作息时间表、读一本好书……”为了让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从2008年开始推行“十个一”活动。其中,写一封家书,成了新生整理思绪、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今年开学后不久,阳明学院就组织了来自68个班级的2907名大一新生写家书。

  周 浩 游玉增

  95后大学生的心思和创意

  “爸爸妈妈,我很好,不用担心我。”、“爸爸妈妈,学校里的学长学姐都很亲切热情,我认识了很多人。”、“我会认真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的。”……写信的现场不时传来抽泣声。许多甚至是第一次写信的95后大学生流下了眼泪。

  为了求学,很多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庇护,背井离乡来到宁波大学。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大部分同学都是报喜不报忧。

  2015级材化类1班邱乾坤同学的家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抒情语句,写的全是生活中的琐事,和父母闲扯几句,聊聊大学里的见闻。由于他的腿走路有些不方便,他更加希望远方的父母不要太担心。“写家书的形式很特别,有些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写在纸上。”小小一封家书,承载了他对父母的爱。

  来自距离宁波2000公里以外新疆的小娜,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坐了近一个星期的车才辗转来到宁波大学。这次寄家书她不确定信要在路上走多久,而且就算收到,文化不高的父母也无法完整读下来,但是小娜坚持要寄出去,她说,埋藏在心里的爱,这次一定说出来。

  有些同学把自己军训的照片洗出来一起邮寄,还有同学在信封中附上小礼物。五花八门的新做法让阳明学院的老师们连连感叹95后大学生的创意。

  写家书不只是传递温情

  2907余封家书,68场主题班会,从定制、发放统一的信纸、信封,搜集整理地址信息,到辅导各班班助开展工作,统一整理邮寄书信,为了举办这场活动,阳明学院的老师投入了巨大的心力。

  “这次办家书活动,我们一方面是想给新生提供一个与父母深度交流的机会,希望这次活动能加强学生的亲情教育和感恩教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构建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和谐交流沟通环境。”阳明学院辅导员戚家超说。

  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却陆续收到不少退信,“家庭信息不详细、(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写反了……”各种奇葩的理由层出不穷,让负责本次活动的阳明学院王智腾老师哭笑不得。“前几年的几届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状况,在95后的这一群学生中,书信在不断退出他们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倡导写家书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通讯十分发达,微信、QQ等即时聊天软件更是95后同学的最爱,“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也许已经过去,但家书的意义却是不可磨灭的。“互联网时代,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联络方式,让同学们写这一封家书,更是希望同学们能沉下心来,认真的整理思绪,体会鸿雁传书的魅力。”戚家超说。

  阳明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宏协表示,“一封家书”承载的不仅仅是平安、思念、祝福,也是把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感恩进行整理,传递给家人,这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的重要实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