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群众诉求的广泛听取和梳理,北仑公安发现当前群众对公安机关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案件的防范和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此,北仑公安在全面开展调研和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下定决心大力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配套勤务机制优化为重点的智慧警务机制改革。 提高效率 实现民警办案压力和涉警投诉“双下降” “随着智慧警务体系建设的推进,以前我们需要两三个人一星期梳理的案件线索,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够完成。”刑侦大队大队长王东晖说,“北仑公安智慧警务体系建设在数据资源、基础体系、勤务机制等方面都得到有力提升,用现代技术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有效增强。” 说起智慧警务,新碶派出所民警刘侠也有切身体会:“有智慧警务体系的支撑,和以前办案相比,分局和派出所之间来回跑的次数少了,节约了办案时间。” 小港派出所加大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力度,针对群众和民警关心的焦点集中在案件办理这一情况,建立案件管理平台,将接警、处警、案事件办理、办案区管理以及案卷的流转、归档等全部纳入案件管理平台,形成执法办案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管控,使每一起案件从发生到结束都有迹可循。 小港派出所是今年北仑公安分局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建立案件管理平台只是改革创新“盛宴”中的一道“小菜”。“平台应用以来,我们所实现了民警办案压力和涉警投诉‘双下降’,立案监督、重大执法过错案件、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小港派出所所长胡凯说。 小港派出所在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中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民警谢婧有着深切体会,以前她们社区民警都是不办案的,现在,她和全所每个民警一样都是侦办人员,不仅要学会做讯(询)问、做笔录,采集取证,更要学会使用执法办案系统,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作为一名80后,并且是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年轻民警,谢婧勤学勤问,很快进入角色,每次轮到她值班,她都能把当天的案件规规范范地办理完毕。谢婧说,几个月下来,她的执法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她坦言,刚开始接到案子有点发怵,总喜欢口头调解,现在能按办案程序来了,比如打架的要做伤情鉴定,拍好照片固定证据,对讯问人员下达权利义务告知书等等,这些办案方法是在警务机制改革后学会的。“警务机制改革后虽然担子重了,但自己办案水平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信心更足了。”谢婧说。 解放警力 让民警更多精力服务民生 据了解,小港派出所在这次警务机改革中,大刀阔斧,从“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社区警务室,做强打处专业队”的工作思路出发,他们将原来的“三队一室”建制改设为“两队一室”,即打处中队、社区中队和综合指挥室,具体职能为:打处中队负责对刑事案件侦查、行政治安案件查处等工作;社区中队负责辖区基层基础工作、社区防范、场所行业管理等;综合指挥室负责履行“5+x”职责,由所长直接分管。 何文华是小港派出所一名从军队转业的民警,曾在海军某部服役了19年,他从某部教导员转变为一名普通民警。这次小港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何文华被分到红联社区,在前进村当了一名社区民警。他所在的红联社区是治安最为复杂的社区,这次改革,红联社区民警由原来的11人一下子增加到27人,基本达到了一区一警。虽然他是办案能手,仍需要大量地“恶补”社区警务业务,老何一有空就会到村里走访,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政情、社情和民意。因为做专社区警务室是这次改革的重头戏,他说自己要扮好社区民警这一新角色。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40岁的何文华加入北仑公安队伍,分到治安中队开始学习办案,在他眼里,办案没什么神秘的,在老民警的指导下,很快喜欢上了办案,他对办案的理解是要细心、多学习,熟能生巧。 入警5年来,何文华平均每年要办100起左右的案子。他如今所管辖的前进村总人口3240多人,治安状况不算复杂,派出所领导之所以如此安排,是要让他发挥一技之长,扶持其他社区民警学会办案,因为有些社区民警办起案子比较吃力,需要他扶上马再送一程。 何文华笑称,这次警务机制改革,自己是个受益者,身上的担子不重反轻了不少。以前110接处警如同“运输队”,把接来的案子全部交给像他这样的专职办案民警主办,那时,他每天手里都有办不完的各类案子,一年到头没有空闲时间。而现在全所民警都在办案,他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区警务中去了。 北仑警方的警务机制改革以“民之所愿”引领“警之所向”,坚持一切为了方便群众、一切为了提升机制效能。据统计,警务机制改革实施三个月后,小港派出所侵财案件受理数、街面盗窃案件、盗窃电动车案件同比分别下降9.6%、20.8%、19.6%,打处数同比提升15.4%,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始终保持在全区前列。 胡佳晓 杨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