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刘志军减刑不是放纵贪官

  北京高院发布审理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减刑案公示:刘志军服刑期间无故意犯罪,建议将刑期减为无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变。2013年7月8日,刘志军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2月14日新华网) 

  公示刘志军减刑的新闻发布后,有评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不宜轻易对贪官减刑,随意减轻贪腐者刑罚是对腐败行为的放纵,甚至是官官相护。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对刘志军减刑无关放纵贪官,关乎依法办事。

  根据刑法规定,对正在服刑的罪犯的减刑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经依法认定后可以减少服刑的刑期。如中国足协原副主席南勇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20万人民币,2014年12月9日被法院裁定减去一年有期徒刑。第二种减刑也称死缓变更,指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实践中,对上述两种减刑有着差别巨大的证明标准。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的减刑,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服刑者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否则就不能准许其减刑。在对待贪腐犯罪的减刑问题上,更应该慎重对待,适用严格的证明标准,避免出现减刑方面的腐败现象。而对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则适用完全不同的证明标准和证明方向。如果司法机关不能证明服刑者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故意犯罪行为,那么两年期满后就应该减为无期徒刑。也即,应对此类服刑者适用无罪推定原则,哪怕服刑人员恶习不改,无悔罪表现,但只要不能查实其有故意犯罪行为,就得减为无期徒刑。

  反腐没有休止符,只有坚持反腐倡廉的决心不动摇,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贪腐官员的刑罚适用也不能有双重标准,严格执行刑罚措施,才能取得公众对司法公信的认可。此次北京高院公开发布刘志军减刑案并说明监督方式,体现出司法公开和接受监督的坦诚,亦不失为提高司法公信的普法课。史洪举(法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