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波市消保委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全国的消费维权主题是“新消费 我做主”,会上还发布了2015年宁波消费维权报告,去年全市各级消保委及成员单位共解答咨询212746件,同比上升15.1%;受理消费投诉90729件,同比上升3.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134.75万元。记者 毛雷君 通讯员 葛荣国 消费投诉呈现新特点 据市12315投诉举报平台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市去年的消费投诉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网络购物消费投诉明显增长。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多。去年受理网购投诉1395件,同比上升70.7%。主要问题有:一是团购引发争议,团购后因实体店关门引起的投诉案例较多。二是网购商品存在标注与实物不符,引发争议。三是七天无理由退货没有完全落实。四是网商弄虚作假侵害消费者权益。 大宗消费品投诉此消彼长。房地产领域消费投诉较去年回落,全年共受理269件,同比下降33.1%。汽车相关投诉呈现逐年快速递增趋势。2013年至2015年,受理的汽车商品投诉分别是1748件、2106件、2630件。汽车类投诉集中的问题是商品质量、合同争议及售后服务等。二手车投诉猛增,去年共受理与二手车相关的投诉354件,同比上升197.5%。 服务领域消费投诉热点轮动。以前投诉较集中的餐饮、住宿、修理、洗染、家政等传统服务领域,其投诉量在去年有所减少,而美容、健身、旅游、金融等服务领域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群体性消费投诉相对平稳。2015年消费投诉总体较为平稳,未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群体性消费投诉也明显少于往年。一些突发性事件在萌芽状况下在相关部门的有效作为下得到化解,类似青蟹捆绳超重等事件,经职能部门有效化解,避免发酵引发消费事件。但预付卡投诉仍然高发,全市共受理与预付卡相关的投诉4010件,其中服务类投诉3824件,同比上升16.7%,占预付卡投诉总量的95.4%。预付卡投诉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等行业。 新型消费投诉初露端倪。微店、微商发展迅速,消费争议不少,去年共受理此类投诉110件。网上跨境购投诉也快速升温,去年受理投诉94件。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常遭商业推销骚扰,此类消费投诉和咨询也有40多件。 消费维权将更加专业化 今年的消费维权主题是“新消费 我做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树立“消费者优先”理念,倾听消费者声音,重视消费者诉求,满足消费者需要,赢得消费者对新消费的满意和认可;二是弘扬“诚信、公平、法治”文化,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让消费者“能做主、愿消费”的良好环境;三是引导科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消费、品质生活,呼唤维权自觉,提倡依法维权,让消费者主动做新消费的支持者。 大会上,消保委还成立了专业协调办公室,下设三个行业专业办公室,分别是汽车专业办公室、家具专业办公室和装饰装修办公室。据市消保委主任陈红萍介绍,随着消费领域的扩展,消费纠纷的处理也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协调办公室的成立就是引进相关行业的专家,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指导,也为消保委处理提出专业意见和参考,以后还将成立更多的专业委员会和办公室。 而作为公益律师团的代表,浙江波宁律师事务所范云律师表示,维权过程中,普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个别还存在过度维权的问题,公益律师团的成立,可以很好地提早介入消费维权,既有利于解决消费纠纷,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自身的权利。对于某些涉及面比较大的消费维权案件,他们可以受消费者集体委托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