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一位女士双腿跪地、脖子卡在路边交通防护栏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据目击者介绍,女子怀有身孕,事发时无人陪伴。目前,陕西榆林市米脂县警方确认孕妇当场死亡,已排除他杀,具体死因需尸检后进一步确定。 (3月30日《新京报》) 就现有信息看,孕妇之死究竟是因突发疾病,还是被卡护栏引起窒息而导致,还有待尸检结果的进一步证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该女子被护栏卡住脖子后,在等待专业救护的那段时间里,街边人士没法对其实施有效救助,哪怕是合力掰开坚固的铁栏也是困难重重,以至于最佳的救护时间被延误。 这起悲剧的发生,有很多偶发的因素。比如孕妇刚好想借护栏休息,而她倚靠的护栏又恰好卡住了她的脖子,甚至她的身体在此时还突发了某种疾病。但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仍旧有思考的价值。正如民众质疑的那样,如果交通护栏的缝隙宽度设计合理,那么,该女子的脖子也不会被卡住,她获救的希望会无限增大。 民众的质疑并非没有半点道理。交通护栏同其他公共设施一样,设置初衷都是为了给民众提供更多的方便、更好的保障。虽然说因它设计不当造成的后果没有城市下水道那样严重,但既有的诸多悲剧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它绝对不该是被遗忘的对象,相反,同下水道一样,它也应该在相应职能部门的整治下,成为城市的良心。 怎样做才能让交通护栏充当城市的良心,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住建部曾在2011年通过《住宅设计规范》,对住户阳台护栏间距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护栏间的距离应该在11厘米以内,在公共设施上,却没有类似法规对交通护栏的间隙做明确规定。因此,相关部门不妨借鉴私家住宅的标准,对城市交通护栏的间隙作统一要求。 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在给公共管理敲响警钟,希望公共管理能有更多人性化与精细化的细节,以保障民众的人身安全。这并非无理取闹的奇怪要求,而是职能部门的自身职责使然,因为较之于沉重的生命,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紧迫和必须。张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