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家住波波城社区的张阿姨将家中闲置的衣物,拿到位于桑家的“友善的墙”挂上。 记者 崔引 摄 |
这是记者在江东凌波路和曙光北路交叉口,桑家临时住房区门口见到的一堵墙: 天蓝色的墙面绘有五彩的花朵,和周围临时房以灰色为主基调的外面形成鲜明对比;仔细看,墙上安有挂衣钩,还装了遮雨棚;墙面上“如果你不需要,留下它;如果你需要,带走它”的两行字,格外醒目。 这堵墙有个让人听了感觉很暖心的名字:友善的墙。 通讯员 杨 磊 记 者 石承承 “希望有人需要它们” 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雨下得很密。家住江东福明街道波波城社区的张女士冒雨出门,手里拎着一件外套和一件套头衫,要送去“友善的墙”那里。 “衣服是我儿子不穿的,质量还不错,放在家里也没用,不如挂出来。”张女士把衣服挂到衣钩上,还仔细地捋平,唯恐沾到雨水,“希望有人需要它们”。 张女士到的时候,“友善的墙”上已经挂了好几件衣服,有毛衣、外套,也有衬衫、T恤,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衣服有七八成新,而且都洗得干干净净。 “这面墙是刚刚弄起来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来向我们宣传过,这个公益活动还挺好的。”张女士说。 没有监督的公益形式 “友善的墙”究竟是怎么来的? 早在去年年底有这样一则消息在网上流传:2015年严寒席卷伊朗。与此同时,因经济严重衰退,当地城市无家可归者急剧上升,其中超过一半是妇女儿童。 面对这一严峻情况,一位匿名者开始在墙上画画,并在墙上安装挂钩,方便人们留下保暖的衣服,既为那些无家可归者提供了帮助,同时也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不受伤害。 很快,这一简单的助人方式迅速由一个人、一座城,蔓延到伊朗全国。人们提供帮助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包括鞋子、袜子、围巾,甚至水果,食物等。 最重要的是,这种公益形式没有任何监督。 计划再设8~10个点 能不能在我们周围也建一堵带有美好童话色彩的“友善的墙”?去年年底,这样一个想法在江东区萌动,并率先在福明街道“落地”。 “选址最好是在城中村、工地、社区等目标群体集中的区域,而且最好是能面朝马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江东福明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刘宇熙说。 为尽可能节约成本,墙面的彩绘和安装由志愿者完成。 今年4月初,江东区首批4个试点正式投用,它们分别位于桑家临时住房区、瑞丰路225号(恒元悦庭小区东大门正对面)、碧水和城小区34号(碧城社区居委会)和中建三局工地(百丈东路海晏南路路口加油站对面),每面墙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 这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江东区团区委计划在全区推广,再设8~10个点,目前在排摸场地。 近千件爱心物品实现流动 “友善的墙”投入使用至今,“已经实现近千件上衣、外裤、鞋子等爱心物品的流动利用,”刘宇熙说,“也希望这些物品能真正流向困难户、低保家庭、环卫工人等需要关爱的群体中去。” 为确保居民们奉献的爱心能够“物尽其用”,每个试点还安排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一旦出现衣物堆积等情况,将及时清理、回收。 不过,烦恼并不是没有。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挂衣钩被偷的不和谐现象。 “我们后期会加强监管,比如安装摄像头等,也希望试点周围的居民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多加留意。”刘宇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