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待麦芽糖烧至黏稠均匀时,用勺舀起,轻轻在石板上一浇,板上立即出现一个圆饼,然后勾花边、拉糖丝……近日甬城骄阳似火,宁波市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陈雨典却守在大火炉旁,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她一坐就是半天,跟着师傅学做糖画。 2008年糖画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目前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如今,陈雨典接过了这门传统手艺的接力棒。 戴巧泽 罗锋敏 钱 珺 对传统手艺情有独钟 说起陈雨典的拜师之路,还颇有一段佳话。 作为宁波市实验学校大队长的陈雨典,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15年被学校推荐为“红领巾领袖”进入海曙区“队长学校”学习。在今年七月初的“队长学校”结业典礼上,陈雨典表现优异,将在八月初将代表海曙区参加宁波市“少先队员争章风采”大赛。 陈雨典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但参加这样的高级别赛事,她总觉得自己的才艺缺少亮点、缺乏创新,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大队辅导员钱珺老师向陈雨典介绍了一些传统手艺制作的方法,让陈雨典萌生了学习传统手艺的想法。特别是得知如今不少的传统手艺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更是让陈雨典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多方牵线搭桥下,终于找到了在宁波糖画圈里享有盛名的王仁洪先生。王老先生知晓陈雨典的来意之后,非常热情,一口答应了陈雨典拜师学艺的请求,还马上联系了继承自己手艺的女儿小王,让女儿手把手地教陈雨典学手艺。 王老先生说:“我非常愿意免费教这些有责任心的孩子,这门手艺会的人越来越少,我就是想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句朴实的话,深深道出老一辈糖画人坚守传统的决心。 而“我就是想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句话,也潜移默化地烙在了陈雨典幼小的心中。 做糖画中学做人 一个火炉、一锅糖稀、一柄勺子、一块石板、两把起子,这就是传统手艺糖画的所有工具。 小王将提前制作好的糖块放入锅中加热,等到糖块变成了糖稀,就迅速舀一勺,在大理石板上轻盈地抖动,黏稠香甜的糖稀从勺中流出,化为金丝,不到一分钟,一只展翅的凤凰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陈雨典眼前。 见到师父展示的手艺,陈雨典完全着迷了,沉浸在糖画精美细致的手艺中。 不过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师父小王对陈雨典异常地严格,在陈雨典的学艺路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手还得快点,要稳住,眼睛要盯牢……重做、重做”。 小王对艺术的追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导徒弟陈雨典的过程中,针对雨典练手的每一个错误、每一处瑕疵,严格要求。 小王告诉记者,做糖画和做人一样,看上去简简单单,其实大有学问,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艺,才能做到精益求精。“糖画之所以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因为其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学了点皮毛就放弃了,这样根本就是行不通的。雨典努力又认真,是块好苗子,对她严格一点,更能让她体会到这门传统手艺的不易,让她传承这个观念。” 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陈雨典的眼力和臂力得到了锻炼,已经能做到倒糖时力度均匀,勾边时粗细一致。 屏住呼吸,轻轻提起平面花篮,几秒钟后,滚烫的糖浆慢慢地下沉,出现一个壁薄如蝉翼的篮身,看到这个反复操练了10余遍的作品终于成功了,陈雨典兴奋地跳了起来,师父小王也露出了认可的笑容。 让传统手艺 继续传承下去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王仁洪先生制作糖画已经有30多年了,一直以画糖画为业。目前,他的这手糖画技艺已经有了名气,有不少企业、社团专程慕名来请。 “在我的老家四川,不仅孩子喜欢糖画,连大人都抢着买。”王老先生笑着告诉记者,他这一辈子都在画糖画,就连与妻子相识,也靠糖画牵线。 “当年,我在老家的集市上逛,看到有个姑娘也在画糖画,就跑去看。发现这姑娘画得不如我,就跟姑娘的长辈谈起了糖画的事,没想到,这姑娘最后成了我的妻子。”王老先生一说起当时的场景,满脸幸福。 王老先生说,这些年,有一些人找他学艺,他都倾囊相授,“尽管我的手艺是家传的,但我希望能教给更多的人。” 在老王先生的精神感召下,现在的陈雨典,每天两个小时认真学习手艺,对于她而言,早已不是为了比赛,而是要把这种传统手艺真正地继承与发扬起来! “我就是想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一句话时不时地出现在陈雨典的口中,也印入了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