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警年华,无悔当下

  2015年2月18日,正值阖家欢聚的除夕之夜,街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凌晨1时40分左右,镇海招宝山街道城河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可疑身影,该男子沿着街道鬼鬼祟祟地前行,浑然不觉附近一辆车内早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锁定了他。

  男子行至中国银行路口时,潘旭明看准时机,一面下达行动命令,一面犹如猛虎出闸,一个箭步冲出车外,与抓捕的队员形成合围之势,一举擒获该名在网上通缉已久的逃犯。

  这一幕正是巡特警大队民警潘旭明在一线抓捕的场景。从警多年,老潘在巡特警大队留下了许许多多像这样的英勇事迹。

  2008年10月,迈出大学校门的潘旭明参加工作,成了一名扎根在农村的大学生村官。然而工作之余,警察梦却始终在他心头挥之不去。最终,他决定要报考警察。

  2011年9月,潘旭明终于如愿考入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巡特警大队。刚入特警队伍,初出茅庐的潘旭明因缺乏办案经验,且侦查办案并非巡特警主业,在办案过程中屡遭难题。然而他凭着身上一股子韧劲,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学习追逃技战法,通过向追逃骨干拜师,仔细研判大量案例、信息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发现识别逃犯和审查深挖的能力。

  “初期最大的问题是‘三地分居’。”潘旭明说,他原籍宁海,工作单位位于镇海,妻子又是象山人,于是工作中的老潘不得不常常面对“三地分居”的处境。

  为了避免两地奔波,更好履行公安职责,他常年以队为家,吃住在单位,一心扑在工作上。在2013年禁赌除恶、2014年百城禁毒会战等行动中,为了大队能及早完成工作任务,潘旭明更是经常放弃休假,基本1个月才回一次家,把大部分时间扑在了公安事业上。

  2014年11月,因公务奔波一日的潘旭明拖着疲惫的身躯,连夜驱车赶往象山。他的妻子在不久前刚刚为他诞下爱女,使他们的二人世界升级成了三口之家。望着怀中女儿熟睡时可爱的脸庞,潘旭明的内心被巨大的喜悦所充满,然而还未与妻子说上几句话,心中记挂着第二天比武训练的老潘又连夜赶回了单位,原来当时百城禁毒会战和24小时武装巡逻行动开展正酣。

  正是因为全身心投身于公安工作,潘旭明有一个形象生动的绰号———“拼命三郎”。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潘旭明共计加班加点120余天,累计超过2000余小时。

  2015年4月27日,潘旭明通过网上信息研判,发现网上逃犯罗某在余姚市泗门镇一网吧有上网痕迹。他进一步查询发现其在附近租了一间暂住房,潘旭明带着这一线索立即驱车前往抓捕。从当晚20时30分开始直到次日凌晨3时50分,经过了漫长的蹲守,犯罪嫌疑人所租住的暂住房终于亮起了灯,潘旭明假意敲门确认人员信息,在确认为罗某本人后看准时机,破门而入将嫌疑人控制。

  同年6月29日,潘旭明通过前期信息研判,发现贵州籍逃犯胡某可能暂住在宁海县西店镇某暂住房,遂于下午带队前往西店镇进行秘密侦查,经过一个晚上的蹲点,在次日6时45分许,潘旭明见时机成熟,敲开房门,一举抓获潜逃14年之久的省A级督捕命案逃犯胡某。

  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旭明的刻苦努力换来了良好的成效。在2015年2月至5月的短短3个月内,潘旭明主办侦查抓获了13名逃犯,还于6月30日抓获了1名省A级督捕命案逃犯。谁能想到一个入警没几年的民警竟能在追逃工作中有如此的天赋和作为?一时间“潘神探”的名号在公安队伍中响亮起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