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文化味 新体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虚拟热潮退去,VR产业如何应对现实?

甬企瞄准主题乐园类大众文娱

    商报讯(记者 乐骁立)2016年被称为VR爆发元年,但进入2017年后这股热浪明显消退。宁波VR产业如何避免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在2017文博会中国VR/AR产品产业化高峰论坛上,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与本土企业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数据显示,国内300多家VR硬件生产商目前仅剩不到10家,11家VR新三板上市公司中8家亏损、1家持平、仅2家赢利,21亿元风险投资资金进入市场,产出不足千万元。

    那么,缘何VR产业关注多、应用少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研究所所长谭建荣在论坛现场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硬件核心技术大多数被外国企业垄断。中国企业生产硬件时须大量进口核心部件,成本巨大,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其次,软件与内容制作存在瓶颈。“这就关系到算法问题,在一个虚拟场景里,如果每一张人脸、每一个细节都要被表现出来,需要制作数量庞大的模型,从而产生大量的像素,制作者做得到,但计算机可能会被庞大的运算量拖死。因此,我们要研究流体怎么建模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研究项目。”谭建荣说。

    在现场的投行则从VR市场化的消费成本上考虑这个问题。“目前VR头戴式显示器售价动辄四五千元,要运行这个设备又要配置一台上万元的PC,体验VR游戏还需要10平方米以上的场地。此外,许多VR应用需要付费下载,对家庭娱乐来说,似乎成本过高了。”

    既然VR在中国家庭普及的基础还不够扎实,那么是否有渐进的发展模式呢?宁波企业给出的答案是进入博物馆、科技馆、主题乐园及演艺市场。

    从事特种影视行业近30年的宁波三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工程学院教授李刚,研发出了几款适用于主题乐园的VR娱乐项目与适用于博物馆、科技馆的VR、AR剧场类产品。

    昨天下午,记者前往展示场地体验了一把。其研发的7自由度VR骑乘设备可同时容纳8人,类似于之前游乐场的动感太空舱。不同的是游客头上多了一台VR头戴式显示器,当设备开启时,座位会配合头显中的场景进行大幅度摇晃,犹如真实的太空过山车一般。

    而AR的沉浸式剧场,会让真人演员与虚拟角色在舞台上进行互动,“假人”会给真人倒酒、鞠躬、对话,有时一晃神的功夫,竟已经分辨不出哪个是真人,哪个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人物了。

    去年,该企业新增合同额7000万元,为宁波VR产业摸索了一条破冰之路。

    而在去年9月,宁波还成立了VR产业联盟。该联盟由象山影视城、慈星股份、暴风科技、TCL、早点传媒等联合发起,汇集了虚拟现实领域政产学研等全国20多家骨干单位,助推宁波VR产业在寒冬中闯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