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坦承经济有压力,但不承认过度消费

家长为了孩子,真的很拼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父母培养教育一个孩子已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那么在宁波,一个家庭的教育消费到底有多高?

    上名校花百万拼娃不稀奇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童年真的还有起跑线么?

    记者了解,在现有的政策下,宁波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已受到了户籍、地段等硬杠杠的限制,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更舒适、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一些经济条件具备的家长果断选择了私立幼儿园。殊不知,宁波现有的私立幼儿园学费动辄需三四万元一学年,还不含校服费、搭伙费、保管费等零碎费用;个别如鄞州赫德实验学校、余姚哈罗贝贝国际幼儿园、慈溪安琪儿幼稚园国际班等幼儿园,学费更在8万元至10万元不等,这意味着,还未起跑,家长们就得在孩子身上砸上二三十万元的本钱。

    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投入越发让户籍、地段以外的家长们挠破头皮。

    再有三年,市民徐女士的孩子妮妮就要上小学了,为了让孩子就读自己满意的镇明小学,去年年底,徐女士便开始为学区房的购买和孩子户籍的迁移忙碌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奔走,花费100多万元买套老房子,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顺利入学”,如今,她总算舒了一口气。

    若取道民办学校,孩子的入学成本一样高昂。我市公有民办学校如蛟川双语小学、蛟川书院、蓝青学校等,一年学费普遍为5万元左右,但每逢升学阶段,这些热门学校总人满为患,就学难度并不亚于好的公立学校;而如华茂外国语学校、赫德实验学校等纯民办的小学、中学阶段每年的学费则高达10万元以上。十二年下来,百万元的学费开支,加上生活费、补习费等,实非一般收入的家庭能够担负。

    国内大学的教育开支较小学、中学以及幼儿阶段相对较低,普通高校每年学费约5000至7000元不等,民办高校一年也不过1万至2万元,艺术类高校相对高一点,加上住宿费、搭伙费,一年一般3万元左右。但若有送孩子出国打算的家长,显然需要早早地积累财富。

    记者从宁波新通出国留学中心获悉,目前,学生报考美国、英国以及澳洲、新西兰几个留学目的地国家普遍以公立学校为主(美国为公、私立并行),每年的留学费用为30万元至40万元不等,其中学费、生活费各一半;法国和德国的公立学校学费均可免,生活费5万至8万元一年(法国私立学校15万元一年);日韩留学费用主要看地区,一般8万至10万元一年。

    按照现有的费用标准,记者粗粗算了一下,若真的不计成本,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光在学校里投入的教育成本就可高达近200万元。如果选择出国完成大学学业,家长还需另外承担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教育开支。

    培训辅导班支出已占大头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教育资金又岂止是在学校,那些形形色色的升学考补习、兴趣班培训——少则60元一课时,多则每小时300元以上,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几乎不计成本。

    关于“宁波家庭的教育消费结构”,我们通过《宁波晚报》官微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截至昨天傍晚,共有361位家长填写了问卷。

    调查显示,在教育支出中,上交学校部分(包含学杂费、班费、校服、住宿等)的占比普遍不高,六成以上家长认为这部分支出只占30%至40%。

    义务教育阶段帮多数家长省去了一笔费用,因此这一阶段家长们普遍将大部分的教育支出用于报名辅导班、兴趣班之上。

    在受访家长中,有近半数的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占据家庭收入的比例为1/4到1/3,另有三成以上的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占据家庭收入的1/5;还有一成多的家庭每年对孩子的教育费用支出甚至超过了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随着孩子的成长、升学,绝大多数家长面临着择校的难题,家长们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名校,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受政策以及费用的因素,让相当一部分望子成龙的家长力不能及。尽管有45%的受访家长坦露在对孩子培养的过程中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但在问及“在孩子的培养上是否有过度消费之嫌”时,多数家长仍表示否定,可见孩子教育在家长眼中的重要性。

    家长还是理性选择合理规划

    至于如何让孩子成为一名学霸,有41%的家长认为,主要靠孩子自己好学;31%的家长表示,要努力为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仅有27%的家长表示,要循序渐进。

    对于对孩子的投入问题,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资深教师桂维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孩子教育的日渐重视,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或许确实要投入不少的金钱,但作为家长,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孩子,然后做出理性的选择非常重要。”

    桂维诚说:“教育消费不应过度消费,更不应盲目消费,当下,恰恰有不少家长,眼见着人家热火朝天地培训,为了买个安心,也给孩子报上这样那样的辅导班,将孩子的优秀与否圈定在了成绩和分数之上,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智和情感,实际上是将教育窄化了,须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充满自信和智慧、爱和希望,而不是成为一个个会机械学习的机器人。”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现在最在乎的事情,未来可能都变成一个笑话”,有人在《AI时代生存》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保证孩子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我驱动的学习,才是在这个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能力。

    因此父母们在为孩子的未来焦虑的同时,不妨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孩子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记者 崔凌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