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帖子很热,说的是一对收入在当地属中上的县城小夫妻,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送孩子上了一年收费几万元的贵族幼儿园。这还不算,为了让孩子不在伙伴中感到自卑,又贷款换了豪车……经济压力让小夫妻苦不堪言甚至引发家庭问题。这也许是个案,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攀高教育消费,已经是中国父母焦虑的一个来源。 大头菜觉得,这样的局面,其实是过于物质的成人世界在教育上的投射。成人的世界中,过于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使得不少父母信奉越多的金钱投入,会带给孩子越成功的未来。 过于强调孩子成长中的金钱投入,某种程度上是家长偷懒的一种表现。金钱投入是最容易计量的。你看,我是多么爱孩子,我为了孩子的明天投入了这么多。另外,父母在对孩子缺乏准确认知时,很容易盲目从众。从众似乎可以减少因自己选择失败带来的愧疚感。这一点在中国家长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他们有些是不知孩子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有些就算知道,也因为害怕被“别人的孩子”落下而选择从众。 有多少力做多少事,不要盲目攀比。大头菜并不觉得买学区房,请高价私教是不对的。只要自己有能力办到,又没有对别人造成影响,为什么不呢?但是不要因为别人都在学钢琴,而非得给孩子报一个钢琴班。不要因为没买成学区房觉得娃从此输了别人一截。我们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教育上的各种支持,但是出发点不是和谁去相比。首先你比较的对象未必就是将来的成功者;其次,每个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复制的,基因不同,性格不同,优势缺点不同,即便勒紧裤带攀上了你认为的更高阶段的投入,你也不可能造出一样的学霸来,更何况,山外有山,攀比是没有尽头的。而这种过程中你的焦虑却会传递给孩子,而这很可能会对他未来的人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花了钱不等于万事大吉。别以为一掷千金,争取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私教,最好的培训班,你对孩子就“能交待”了。原生家庭在孩子身上的影响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钱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好的教育永远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孟母三迁,人们看到的大多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过如果孟子的妈不是孟母,而是薛姨妈,不知道孟子长大后会不会变成薛蟠?孟母之功,非仅止于择邻而居,更是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习惯养成而倾注的心血和长远的眼光。历史上家境显赫却养出纨绔的例子举不胜举。 尽已所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是父母爱护孩子的天性使然。大头菜并不觉得这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记者 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