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书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限的时间最好用来读经典

    2015年8月底,哲哲满10周岁。哲哲妈张罗了一个生日派对,还买了一块大蛋糕。等我回到家,想尝尝美味的生日蛋糕,小家伙一耸肩,告诉我:“爸爸,蛋糕都被我的同学吃完了。要不,我给你个抱抱吧!”

    然后,他张开双臂,把我紧紧地抱住了。这个抱抱暖暖的、久久的。后来问他怎么想到这种方式,他说看过一本图画书,书中的小男孩就是把抱抱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我这才想起原来他说的是那本美国童书作家玛乔里·弗莱克的《问问熊先生》。

    以前总以为童书看完了,孩子就忘记了,没想到看过的书都与孩子的生命相连接,甚至产生了化学反应——那些或幽默或忧伤或平淡或感人的故事,都不知不觉沉淀在孩子的心中,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尤其是好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更能培养孩子高雅的品质,将其浸润成一个积极向上、心中有爱的阳光少年。

    相反,劣质的童书就起不到这一作用,且危害不浅。客观来看,当下的童书种类繁多,从中挑选精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需要父母把好关口,慧眼识珠。其实,我刚当爸爸那会儿,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只是凭感觉买了一些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和《博士娃语言起跑线》《好孩子最想知道的寓言故事》。第一套哲哲爱不释手,第二套哲哲4岁时才产生共鸣,后两本他干脆翻了两页,再没看过。后来我反复思考,询问专家,逐渐意识到儿童阅读是有规律的,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指出的一样,这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年龄的孩子读什么书。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其实是与阅读内容、书的形式相对应的。父母们需要明白,儿童阅读是有关键期或敏感期的,即某一年龄段对某种书籍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一旦错过了阅读关键期,就像种田错过了播种期,不仅会影响孩子对阅读的看法,更影响到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乃至阅读兴趣的养成。

    相对而言,学龄前的孩子更喜欢纸板书、立体书、翻翻书、洞洞书、图画书,如果给他一些大部头,很容易使孩子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留下阅读一点也不好玩的印象,进而抛掉书本,从此不再碰任何读物。所以,孩子6岁之前,父母不妨多读图画书——因为图画书画面精美,那些经典图画书的每个画面都堪称艺术品,故事性强,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对于低幼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启蒙读物。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图画书读得不够多,要抓紧时间补课,把世界经典图画书扫荡一遍,然后再读那些不太长的中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波普先生的企鹅》等。

    等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对科学、动物等内容感兴趣,引导孩子读读动物小说、知识类图书,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有助于夯实阅读根基。升上五六年级后,孩子开始探究与生活、生命相关的宏大内容,想知道世界的来龙去脉,因此看看地理、历史、艺术等读物,能帮助孩子养成通过阅读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小学高段的孩子陆续进入青春期,诗歌由于应和了其内心节奏,也是必需的阅读内容。

    童年看似漫长,其实很短暂。我的看法,有限的时间最好别浪费在可读可不读的作品上,要读就读经典。具体到某一个孩子,阅读进度或许有别,阅读内容和兴趣也不一样,但在适宜的年龄,围绕孩子的性别、兴趣等,父母要让其读到适宜的书、经典的书。

    选图画书时,最好按照靠谱的奖项按图索骥,如凯迪克奖、凯特·格林纳威奖、丰子恺奖等;儿童文学作品则要多选国际安徒生奖、冰心奖、纽伯瑞奖、雨果奖、星云奖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 像张天翼、叶圣陶、陈伯吹、严文井等老一辈文学家的童话,很值得阅读。诸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等经典故事,也应该纳入孩子的书单。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是让孩子吸收精神营养,也是为其心灵打下良好的底色。儿童文学作家、《纳尼亚传奇》作者刘易斯说过,“当人们长大后重读觉得没什么价值的书,最好小的时候就不要去读它”。读了经典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抵制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哲哲上小学三年级时,记得一次放学接他,他告诉我同学们都在看特别流行的某套小说。我问他是否喜欢,他说:“我看了几段,觉得太暴力了,都是亡灵啊、死神啊、诅咒啊什么的,就没往下看。”

    我知道这套小说市场销量很高,但内容上确实有少儿不宜的成分。于是又问哲哲:“那你觉得什么书才是好书呢?”他张口就来:“有想象力的,故事吸引人的,搞笑一点的,就是好书。”还罗列了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小淘气尼古拉》《淘气包埃米尔》《大林和小林》《月光下的肚肚狼》等一长串书单。

    透过这些书目,我看到的是充满童真与童趣、文字与审美趣味俱佳的作品。而缺少亲子共读经验或者没有童书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书的判断天然存在短板,甚至只读某一种类题材的书,这样就容易走入阅读的死胡同。就像一个人长期吃甜品,久而久之败坏了胃口。而那些营养均衡的孩子,反而不会痴迷垃圾食品。当他们逐渐长大,会循着内心的方向青睐经典,追寻经典。

    一位知名作家说过——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经典文学作品中有着太多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与情感,让童心变得更加善良、友好、温情而勇敢,也让其拥有了一种安定感、幸福感。就像那本经常陪哲哲入睡的《鳄鱼哇尼》,将这本书抱在怀里,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他的。

    节选自《给孩子的童年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