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7米长卷画轴《沈光文印象》合璧展示。 |
商报讯(记者 房伟 通讯员 毛一波 忻之承 文/摄)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昨日上午,海曙栎社小学与台湾善化小学签约交流合作协议,并将两岸合作完成的37米长卷画轴《沈光文印象》合璧展示,以此纪念“开台先师”沈光文的伟大历史功绩,牵起两岸情谊。 沈光文(1612—1688),鄞县栎社(今海曙)人,明末爱国志士,历史文化名人。沈光文1652年赴台,在台湾进行了长达37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拓荒工作,对台湾的教育、文学、中医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被尊为“开台先师”,深受台湾民众敬仰爱戴。而今年11月12日(农历九月廿四)是沈光文诞辰405周年纪念日,昨日我市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以缅怀“开台先师”沈光文。 37米长卷画轴代表了沈光文在台37年岁月,其中前半段18.5米的画作由栎社小学师生于2015年绘就。画作展现了沈光文从出生、求学、参加科举取功名、任官、参与复明大业的历程,也画出家乡街景、名胜古迹及现今发展情况。2015年,栎社小学师生在我市举办“甬台两地沈光文文化研究”时,将画作交予台湾善化庆安宫,希望后半段由台湾师生共同完成。 由于沈光文曾在台南善化地区居住,且善化庆安宫为全台湾唯一供奉沈光文的庙宇,庙方每年都会和大陆进行文史交流。庙方后邀请善化小学教师郑至杰等师生,构图绘制后半部18.5米的画作。郑至杰以水墨国画的方式,连接起画中的友谊之桥,并用倒叙手法回溯沈光文居台期间生活。 昨日,来甬参加纪念活动的郑至杰向记者表示,要完成画作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找寻历史资料,由于沈光文被誉为台湾的孔子,对教育有很大的贡献,且画作又是牵起两岸文史的交流,因此一定要符合历史事实,“从构图草稿到完成水墨画,前后大约花了1年多的时间,相当耗费时间与体力”。 据了解,37米的长卷画轴《沈光文印象》共绘制了两幅,宁波及台湾将各保留1幅。 昨日下午,我市还在在天一阁举行了“华夏忠魂,辉耀两岸”——沈光文诞辰405周年纪念活动,海峡两岸的文艺爱好者通过诗文朗诵、琴诗书画韵等不同表现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了民族认同感。 “我们希望搭建起甬台两地文化交流新平台,让更多的台湾民众了解沈光文,了解台湾文化的源头,了解甬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从而进一步强化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拉近心灵距离,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宁波市台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