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智库 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佛商业评论》:重新评估快消行业渐进式创新

    10年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曾对跨国消费品公司进行过一项研究,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作为营销巨头,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在研发支出方面远远落后于科技和医疗药品企业。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研发投入对于销售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市场营销方法创新和大量的营销支出才是带动产品销售和企业效益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近期,研究团队再次对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内年营业收入高于10亿美元的企业展开研究,整合、分析全球2千多个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试图进一步得出不同规模企业内研发支出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规律。

    研究将快速消费品品牌企业的研发投入模式归纳为2种类型:一是,通过高风险的投入获取高回报产品创新的模式。这类模式往往适用于规模较大、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企业。然而实践表明,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研发失败的案例远多于成功案例,巨额的研发投入并未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二是,小规模渐进式研发投入模式。小规模的快速消费品品牌企业倾向于投入较少的钱,将研发投入的重点放在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上,推动产品在原基础上更新换代,或是赋予旧产品新的性能,或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或是更新产品包装,从而吸引消费者,带动销售增长。

    有趣的是,10年前,研究团队曾认为,小规模快速消费品企业不应过多投资于这种小规模、渐进式的研发,因为其他企业高投入获取的研发产品会很快将它们逐出市场竞争。但在,10年后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少而迟缓并非是没有逻辑和消极的。企业研发投入的真正目的是解决消费者需求,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边际效益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

    助理研究员 王斯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