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8年全球金融显微镜》报告,探讨各国在推动金融科技革命方面的领先做法,为全球迎接下一轮金融科技革命提供建议。 研究选取全球55个国家,对它们的金融监管和运营环境进行评估和比较。在2018年全球普惠金融的排名中,哥伦比亚、秘鲁、乌拉圭、印度、菲律宾位居前5。究其原因,这些国家在普惠金融方面获得政府专设高层机构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具有较强的金融包容性。比如,哥伦比亚的普惠金融战略得到由私营企业和贸易协会组成的咨询机构的支持,秘鲁等国的战略得到国家政府机构的高层工作组支持。 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 一是,越来越多的电子货币供应商被允许进入市场,电子货币逐步取得认可,成为重要的数字金融产品。目前,全球仅少部分国家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超过半数的国家为电子货币发行者提供了有利的市场进入环境。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整体积极的环境,加上客户需求,正推动电子货币成为领先的数字金融产品。 二是,普惠金融的推广越来越依赖数字基础设施,缺乏支付系统和数字识别系统将限制金融科技领域新参与者的竞争和创新。 三是,适当监管能够促进数字金融服务增长,监管方式有待探索创新,监管能力有待提升。P2P贷款和众筹等金融技术常常被誉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潜在驱动力量,新兴金融科技企业需要法律监管。一些国家的金融科技公司尝试建立组织,与监管机构进行对话。比如,阿根廷、哥伦比亚刚刚成立了金融科技行业协会,厄瓜多尔的银行业协会建立了一个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部分国家的监管机构通过建立差异化的风险框架,对实体和行业进行风险优先排序,为不同风险类型的企业设置专门监管方式,有效弥补了监管漏洞。比如,哥伦比亚建立综合风险管理框架,评估机构的信贷、市场、流动性和经营风险;乌拉圭金融稳定委员会召集了各种监管机构,对风险和金融包容性等指标进行评估。这些做法为其他国家加强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提供经验借鉴。 此外,研究还发现,技术带来了新的风险,许多国家仍然需要更新网络安全法律,实施数据隐私保护;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政府交易支付平台、推动金融技术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数字金融的普惠。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助理研究员 王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