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全球财富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财富继续以温和的速度增长,全球财富总额达到317万亿美元。 此次世界财富展望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美国家庭财富的持续增长。报告发现,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富持续增长,全球财富存量新增6万亿美元。中国和欧洲也为创造新的全球财富纪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家庭财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长2.3万亿美元,达到52万亿美元。报告对于全球财富估值的结果证实了许多观察人士此前的推测,即中国已明显确立在世界财富等级体系中的第二地位。 2018年全球人均财富为63100美元,瑞士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其2018年年中的成人平均财富为530240美元,其次为澳大利亚(411060美元)和美国(403970美元)。 金融资产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的损失最大,在危机后早期恢复较好,目前占全球总财富增长的41%,占北美财富增长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非金融资产近年来增长速度更快。去年,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区的财富增长动力主要源于非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印度、中国和欧洲75%以上的财富增长都来自非金融资产。 一个国家的百万富翁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和创造财富能力的标志。报告对2018年年中全球百万富翁人数的估计是4220万,比过去12个月增加了230万,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长18.6万人。报告发现,此次各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实际财富增长,而不是汇率变动。极少国家的百万富翁人数下降,而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货币贬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人群间的财富差异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研究指出,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财富都停止了增长,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下降。亚洲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中,近一半的成年人属于全球最高财富阶层。相比之下,亚洲低收入国家的公民往往在财富金字塔的下方。北美和欧洲也有许多人属于财富最低层次,反映出发达经济体中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容易负债。 研究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到金融资产比重上升和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财富不平等现象呈上升趋势。目前,这些影响因素似乎正在减弱,未来财富不平等现象更有可能下降。虽然现在说财富不平等正处于下降趋势还为时过早,但普遍的证据表明,财富不平等现状很可能已经趋于平稳。
|